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公报

厦门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24-03-20 10:00
| | | | |

 厦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

(2024年3月20日)

  

2023年,厦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着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压力和困难,保持战略定力,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3亿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7.94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5170.81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0.3∶35.6∶64.1。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47.20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5.98吨,比上年减少0.1吨。   

图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收支 

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2.10亿元,增长5.5%。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665.04亿元,增长5.3%,其中,增值税275.44亿元,增长41.1%;企业所得税117.38亿元,下降7.1%;个人所得税60.44亿元,下降3.0%;土地增值税39.45亿元,下降53.3%。

 

图3 2019-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8.34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教育支出20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1%;科学技术支出61.66亿元,增长4.0%;城乡社区支出123.40亿元,增长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07亿元,增长20.3%;卫生健康支出108.95亿元,下降5.2%。

  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详见表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非食品价格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下降0.6%。

表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项目名称

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2

一、食品烟酒

100.5

   1.食品

100.7

     #粮食

100.9

      食用油

102.9

      菜及食用菌

98.7

      畜肉类

94.7

      水产品

100.2

      蛋类

100.8

      奶类

101.7

      干鲜瓜果类

105.3

   2.茶及饮料

100.6

   3.烟酒

100.3

   4.在外餐饮

100.2

二、衣着

99.0

三、居住

100.5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99.6

五、交通通信

96.7

六、教育文化娱乐

102.7

七、医疗保健

100.9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

102.9

 

图4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各区经济 

  各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思明区27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5.6%;湖里区1724.18亿元,增长1.5%;海沧区1010.43亿元,下降2.3%;集美区993.48亿元,增长2.6%;同安区721.69亿元,增长1.5%;翔安区887.17亿元,增长7.0%。

  其中各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分别为:思明区比上年增长8.8%,湖里区下降4.3%,海沧区下降6.2%,集美区下降1.5%,同安区下降2.5%,翔安区增长15.0%。 

各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思明区10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湖里区548.16亿元,增长3.1%;海沧区320.33亿元,增长2.2%;集美区241.09亿元,增长4.6%;同安区410.99亿元,下降2.9%;翔安区142.52亿元,增长5.9%。

各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思明区比上年增长46.3%湖里区增长29.4%海沧区下降9.5%集美区下降21.6%同安区增长12.3%翔安区下降23.2%。 

  全年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含市本级)289.0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思明区77.53亿元,增长7.8%;湖里区59.46亿元,增长9.6%;海沧区41.16亿元,增长4.4%;集美区45.87亿元,增长0.6%;同安区33.50亿元,增长4.6%;翔安区31.48亿元,增长12.6%。 

    

二、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35亿元,比年下降2.8%。其中,农业产值30.76亿元,下降0.6%;林业产值0.11亿元,下降20.2%;牧业产值9.69亿元,下降10.3%;渔业产值7.14亿元,下降5.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65亿元,增长2.1%。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90万亩,比年下降4.4%。粮食播种面积6.20万亩下降0.2%,粮食总产量2.60万吨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21.31万亩下降5.2%,蔬菜总产量53.00万吨下降4.9%;水果总产量6.82万吨,下降4.3%。肉类总产量3.15万吨,下降12.8%;蛋品总产量1878.47吨,下降6.7%;奶类总产量557.82吨,下降30.7%。至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12.51万头下降31.0%,家禽存栏数110.61万只下降24.8%;生猪累计出栏32.45万头,下降13.2%;家禽累计出栏数353.64万只,下降22.1%;水产品产量5.89万吨,下降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6.4%,其中台资企业增加值下降4.8%;私营企业增加值下降5.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0.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2%,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为1:1.9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7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图5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总量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倍,三大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0%,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36.8%。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8.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2%。

  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2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36家,合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7%。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0.5%,合计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8%,其中电子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3%,机械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2.64亿元,比上年下降1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83元,比上年增加0.1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下降1.0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7.5%,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液晶显示屏4807.55万片,比上年增长7.8%;锂离子电池1.13亿增长3.1倍民用钢质船舶21.15载重吨增长1.7倍(详见表2)。

表2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总量

增长(%)

液晶显示屏

万片

4807.55

7.8

集成电路

万块

95727.48

-46.8

轮胎外胎

万条

961.65

-9.0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011.22

-5.4

液晶显示模组

万套

1793.42

-42.0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412.52

-47.7

笔记本计算机

万台

167.75

-47.5

移动电话

万台

233.15

-22.2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48.14

-11.8

数码相机

万台

49.64

-28.2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21.15

171.5

路由器

万台

28.55

-10.3

锂离子电池

万只

11341.52

313.4

新能源汽车

万辆

1.37

-26.7

 

建筑业 

建筑业增加值738.18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3.21亿元,增长5.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367.38亿元,增长6.2%;安装工程产值232.72亿元,增长13.9%。当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3210.46亿元,增长4.9%。

图6 2019-2023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9%。

 

图7 2019-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40.7%,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33.3%;工业投资增长7.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2%;社会事业投资下降30.8%。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3.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0.8%办公楼投资下降12.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2.3%。全市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3443.36万平方米,下降2.0%;房屋新开工面积538.13万平方米,下降21.8%。

    

五、交通、邮电、旅游和会展

  

交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旅客运输量1.05亿人次,增长95.0%;旅客周转量506.39亿人公里,增长1.1倍;货物运输量4.34亿吨,增长0.7%;货物周转量3408.15亿吨公里,增长7.0%。至年末,厦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88个(含漳州),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0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20亿吨,增长0.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55.37万标箱,增长1.0%。

  厦门空港根据民航局2023年冬春航季时刻计划开通运营城市航线152条,含国际(地区)航线27条,其中,洲际航线6条。在厦门机场定期通航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11家,与25个国际及境外城市(含香港、澳门、台北、高雄)通航。空港旅客吞吐量2410.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252.20万人次,增长4.2;空港货邮吞吐量31.44万吨,增长20.0%。

  邮电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75259.97万件,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快递业务量64119.83万件,增长13.4%电信业务总量80.99亿元增长12.1%。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2.44万户,下降3.6%;移动电话用户686.42万户,增长0.9%,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335.05万户,增长36.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9.90万户,增6.0%;移动互联网用户639.15万户,增4.0%;5G基站1.47万个,增长35.5%

 

图8  2019-2023年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987.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3%旅游总收入1567.31亿元,增长83.3%。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6.82万人次,增长1.8倍;旅游创汇5.24亿美元,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10910.19万人次,增长66.8%接待国内过夜游客4790.42万人次,增长1.5倍国内旅游收入1530.51亿元,增长81.5%。至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住宿单位4596家,其中星级饭店40家(含五星级饭店20家

  会展 

  全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52场,比上年增长34.5%,展览总面积226.15万平方米,增长68.2%。举办50人以上的商业性会议4383场增长1.1,参会总人数81.01万人增长1.6倍。会展经济总体效益287.38亿元,增长85.4%。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382.29亿元,增长1.1%;餐饮收入361.04亿元,增长16.7%。

 图9 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7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965.69亿元,增长3.9%。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有248家,实现零售额1432.99亿元,净增58.55亿元,增长4.3%;零售额超千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有227家,实现零售额131.92亿元,净增28.84亿元,增长28.0%。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365.26亿元,比上年下降1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552.08亿元,增长17.2%;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零售额222.25亿元,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9.40亿元,增长2.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71.86亿元,增长53.8%;日用品类零售额120.41亿元,下降6.6%;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47.77亿元,下降2.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9.94亿元,下降26.7%;化妆品类零售额17.86亿元,下降35.7%。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47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607.90亿元,增长1.4%;对金砖4国进出口1092.50亿元,增长14.4%;对RCEP国家进出口3156.10亿元,与上年持平。跨境电商进出口236.70亿元,增长65.0%。出口4474.48亿元,下降3.9%,其中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454.90亿元,增长1.7倍;进口4995.95亿元,增长9.4%。

 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43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出口2630.72亿元增长8.2%,进口1685.46亿元增长31.8%;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974.16亿元,下降12.5%,其中,出口1196.35亿元下降19.3%,进口777.80亿元增长0.7%。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70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出口2878.02亿元,下降3.9%;进口4197.93亿元,增长11.8%。 

对台进出口贸易总值46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对台出口204.67亿元,增长5.2%;进口260.74亿元,增长0.6%。

 

  利用外资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82个,合同外资40.6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9.74亿美元。

全年设立千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73个,合同外资35.38亿美元,其中,新设外资企业51个,合同外资21.22亿美元;增资外资企业22个,合同外资14.16亿美元。至年末,历年累计共有64个《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15个外资企业。

  对外劳务与投资 

  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17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6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5%。实现对外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1635万美元,增长2.3倍;实现营业额5845万美元,增长38.4%;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619人,增长24.4%;至年末,在外劳务人数11414人,比上年末增加1011人。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 

  至年末,全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体46家(不含外资银行代表处),其中,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与上年末持平。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72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732.57亿元,增长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949.10亿元增长14.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292.40亿元增长3.0%。 

  至年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575.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877.01亿元,增长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66.10亿元增长8.8%,中长期贷款余额10681.88亿元增长6.2%。

  保险 

  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主体3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1家,人身保险公司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7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9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79.63亿元,增长1.0%;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217.52亿元,增长13.5%。全年提供保险保障金额46.81万亿元,增长17.7%。赔付支出94.64亿元,增长12.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56.76亿元,增长12.3%;人身险赔付支出37.88亿元,增长13.0%。

  证券 

  全市法人证券公司2家,与上年持平;证券公司分公司39家,增加1家;证券营业部106家,增加3家;法人期货公司2家,与上年持平;期货分公司28家,增加3家;期货营业部16家,减少4家。至年末,全市证券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257.41万户,增长5.6%;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76.40亿元,下降14.5%;全年证券交易额7.99万亿元,增长3.5%。至年末,期货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12.46万户,增长14.2%;客户保证金余额189.86亿元,下降11.6%;全年期货交易额10.08万亿元,增长6.7%。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418所,学年初招生数32.50万人,在校学生数114.9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6所,学年初招生数(含研究生)7.50万人,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22.62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51所,学年初招生数11.03万人,在校学生数30.21万人;小学292所,学年初招生数8.37万人,在校学生数43.37万人;幼儿园952所,学年初在园人数18.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学年初在校学生1257人。在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7.01万人。

 

图10 2019-2023年各类学校招生人数 


 

  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20家(含已公示待批复企业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2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55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含国家级10家)。全市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3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8家,企业技术中心285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69家。全市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5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35家,市级众创空间92家。国内专利授权量314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37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1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2件。新登记科技成果513项,8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

  城市信息化 

“i厦门”平台掌上办服务渠道覆盖APP、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三端,平台实名认证用户949万人,企业用户数11.9万家,汇聚我市54个部门的750个应用和服务。闽政通厦门频道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首批上线内容包括交通乘车码、公交实时路径、公积金、人社、企业开办等63项高频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

厦门软件园获批设立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路桥信息成功在北交所上市。美图公司、四三九九、吉比特蝉联“中国互联网100强”;她趣信息、快快网络、吉快科技、众联世纪进入“中国互联网成长型20强”。美图公司、美亚柏科等34家企业入选“福建互联网50强”;白鸽在线、冻品在线等108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占全省比重30%。中国人工智能大赛、中国动漫产业年会、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发布会、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厦门国际动漫节等活动成功举办。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厦门市专业文艺院团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49个;深入社区、乡村、景区、剧场、学校、军营等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95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创作和打磨提升剧目14个,其中,舞剧《花儿与海》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音乐剧《我爱沙坡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优秀剧目奖;南音《文姬归汉》入选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剧目;歌仔戏《侨批》赴海南、广东、浙江等地的9个城市开展院线巡演,成为厦门第一个开展商业巡演的地方戏曲剧目;4个剧目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250处(303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5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61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98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94个点);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89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0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47个、市级48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65人、市级98人南音、送王船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7个;经福建省文物局登记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1家;公共图书馆10个。出版发行各类报纸6种,期刊25种,侨刊乡讯14种。共有广播节目7套、电视节目7套。全市院线影院66家、银幕数455块,全年商业电影票房4.29亿元。 

  卫生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44个,其中,医院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卫生院8个、门诊部581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院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882人,其中,执业医师17637人执业助理医师1205注册护士20261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2941张,其中,医院2170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440张,公共卫生机构床位数790张。 

 

图11 2019-2023年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

   

  体育 

厦门马拉松赛获世界田联颁发全球首个特别贡献奖,与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厦门红珊汽车文化公园和思明区一同入选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国内领先、福建省建筑面积最大、规格最高、设施最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厦门奥体中心建成投用,先后举办2023年CBA全明星周末等世界顶级比赛。2023年全国健身锦标赛等多项全国性赛事在厦门举办。恢复举办厦金海峡横渡活动,男子A组冠军创造了厦金横渡历史最快记录。“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集美)龙舟赛入选“2023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成功申办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厦门市“引进国际赛事推动体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案例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全市545处总面积25.71万平方米的近邻运动场、45家智慧健身房,16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成并对外开放,服务市民群众超650万人次,“15分钟健身圈”愿景加速实现。环东浪漫线入选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试点单位、2023中国帆船运动精品目的地。“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工作居全省前列。率先全国探索体育社会指导员网格化管理,相关经验获全国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3活力体育组织”。

厦门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上斩获7金1银1铜,金牌数全省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5人次获亚锦赛冠军;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斩获16金14银17铜,创我市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历史最佳。举办2023中国体博会,吸引36个国家和地区约11.7万名客商观展。在全国率先建设数字体育产业园,成立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联盟。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532.7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81%。全市人口出生率7.15‰,人口死亡率3.95‰,人口自然增长率3.20‰,比上年下降0.96个千分点。

全市户籍人口302.0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87.8%。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265.30万人。思明、湖里两区合计135.8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5.0%。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146.35万人、155.74万人,性别比为93.97(女性为100)。

  人民生活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62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50520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6073元,增长4.2%;财产净收入9330元,增长4.3%;转移净收入5139元,增长1.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512元,增长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80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资性收入51954元,增长3.7%;经营净收入5998元,增长4.7%;财产净收入9709元,增长2.7%;转移净收入5219元,增长0.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411元,增长5.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06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21432元,增长6.2%;经营净收入7603元,增长4.9%;财产净收入1649元,增长4.0%;转移净收入3522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73元,增长5.9%。

 

图12 2019-2023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就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47万人。至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62万人。 

 

  社会保障 

至年末,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62.30297.31275.6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7%、2.3%和下降4.1%。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43.11、170.79168.36万人,分别增长5.4%和下降7.3%7.4%。三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225.88亿元,支出251.80亿元。 

全市有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30家,工伤保险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5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10家。共发放本市失业人员4.23万人失业保险金4.89亿元。46.55万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全市社会化管理率社区管理率均为100%。 

  医疗保障 

至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471.9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1.46万人,下降2.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70.56万人,下降3.4%。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6.51亿元,支出159.66亿元,历年累计结余374.19亿元,其中职工个人账户累计结余249.15亿元。

全市有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750家,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1350家,纳入医疗保障定点协议管理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9家、一体化管理公益性村卫生所295家。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93亿元,救助85.10万人次。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全市10.67万户次、16.10万人次低保对象全年发放低保金1.75亿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0.60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1842.5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50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623.4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243.47万元,救助6192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878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58人次。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5家、床位12381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9家(含公建民营)、床位2812张;民办养老机构36家、床位9569张。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治理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比上年上升2位,优良率99.7%,并列全国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小流域省考及“以奖促治”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近岸海域国省控优良水质点位比86.4%,面积比84.2%、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处置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均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年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100%、86.2%。

  城市绿化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80.93平方公里。拥有公园202个,占地面积4070.61公顷;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 

  公用事业 

  全年全市自来水用水总量5.01亿吨,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17亿吨,居民家庭用水2.29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91亿吨。全市用电总量360.7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70.3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9.16亿千瓦时。全市天然气供气总量44428.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6692.61万立方米,用气户数75.61万户。  

  安全生产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9起、死亡50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水上运输业未发生事故,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7起、死亡7人;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不含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发生事故30起、死亡22人;建筑业发生事故18起、死亡17人;其他行业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62。            

  

 

注释: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及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万元GDP耗电、万元GDP耗水指标GDP按现价计算,耗水、耗电以全社会口径计算。 

4.航线数量、航司数量、通航城市不包含临时货运。 

5.实际使用外资商务部统计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