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公报

2017年厦门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 2018-07-19 09:14
| | | | |

  2017年,厦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效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2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5.92亿元,增长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1%,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12.03亿元,增长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7%,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GDP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5:41.7:57.8。

  一、新兴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工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7年全年实现增加值976.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9%,增幅由一季度的7.4%到上半年的7.7%再逐月回升到增长8.4%;二是互联网与零售业深度融合,限上网上零售额245.75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增长81.3%,比上年提高61.9个百分点,三是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分别增长18.8%、23.3%,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仓储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贡献逐季增强,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4.2、6.0、2.3、2.2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96.78亿元,增长11.0%。二是工业企业效益良好,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91,比上年增加15.98个点;工业创利创税能力较强,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0.4%,规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15.4%;在35个工业行业中,八成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9.4%、18.9%、17.7%。三是规上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强,全年厦门市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60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实现营业利润184.10亿元,增长69.6%。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厦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营业利润规模及增速居首位。四是经济发展效率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由2010年的1.3亿元/平方公里提升到2017年的2.56亿元/平方公里;每度电能创造17.5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增长8.1%。五是绿色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综合能耗消费量持续低位增长,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5%,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的增速是下降的,而且降幅在扩大,节能降耗或者绿色发展在持续推进。

  三、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加快

  与GDP相关的十个经济指标的各区排名,从绝对值看,岛内两区共有9项指标排名第一,共有6项指标排名第二;从增长速度看,岛外四区共有9项指标排名第一,共有8项指标排名第二。长期以来,岛内在人员、资源、条件、配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岛内外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岛内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岛外四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比重72.5%、71.0%;岛外产城融合进一步提速,集美新城、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项目大力推进,“两环八射”外环基本贯通。

  四、全年规上工业增速保持8.1%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产值5914.97亿元,其中,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分别完成产值2232.38亿元和1798.89亿元,合计完成产值4031.27亿元,占全市产值的68.2%。全年工业产值超百亿产业链有9条,其中,平板显示产业链超千亿元,完成产值1144.21亿元,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汽车、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水暖及厨卫、航空工业、生物与新医药、烟草加工与销售产业链已超百亿元,分别完成产值895.06亿元、429.32亿元、388.65亿元、236.7亿元、168.95亿元、130.18亿元、106.13亿元、103.99亿元。全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78家,合计完成产值5432.25亿元,占全市产值超九成;其中超十亿元的企业有101家,合计完成产值3809.95亿元,占全市产值的64.4%。

  五、服务业对经济贡献近六成

  服务业是厦门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在创造税收与吸纳就业方面作用突出,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消费热点助推零售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6.74亿元,增长12.7%,增幅比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信息、健康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44倍、96.6%和70.4%。全年全市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2085.18亿元,增长17.5%。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提升层次。2017年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2、3、4、6号线累计开工64个车站,区间掘进37公里,厦门迈入地铁时代。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成为第三产业增长较快行业,拉动GDP增长0.84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11亿吨,增长1.0%,集装箱吞吐量1038.14万标箱,增长8.0%。空港运输平稳增长,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2448.52万人次,增长7.7%,空港货邮吞吐量33.87万吨,增长3.1%。铁路旅客发送量2614.66万人次,增长9.0%,铁路货物发送量791.09万吨,增长14.4%。

  金融服务业占比近二成。金融保险业成为第三产业规模最大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近20%,对GDP增长的贡献居服务业前列,贡献率为12%,拉动GDP增长0.91个百分点。至年末,金融机构分别实现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598.32亿元和9742.30亿元,增长8.3%和9.1%。全年新批境内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总数均为全省第一。累计设立融资租赁企业288家。

  软件信息业保持较强竞争力。全年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9.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增长30.1%、24.5%。美图网科技、美图之家、一品威客、东东东电子商务等30家软件企业营业收入翻倍增长,成为厦门市软件业崛起的新兴力量。

  旅游会展业强化比较优势。厦门获评为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最佳会奖营销目的地,进入世界会展城市50强。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830.52万人次,增长15.7%;旅游总收入1168.52亿元,增长20.7%。全年举办展览215场、外来商务会议超过8000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赞誉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六、农业经济持续扎实发展

  2017年,全市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传统农林牧渔平稳发展,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43.85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3.23亿元。都市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全年3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77.96亿元。农业产业集群较快聚集,农业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726亿元。全年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万元,增长8.3%。

  七、全年投资规模超过两千亿

  2017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1.46亿元,增长1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15亿元,下降13.1%;第二产业投资424.64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投资1954.68亿元,增长10.4%。

  各领域投资有序推进。民间投资内生动力增强,在融乡置业、融创翔地、泰世房地产、融信鉑湾、厦门光电产业化项目、璞尚酒店、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安集成通讯微电子器件(一期)等项目的拉动下,全年完成民间投资753.88亿元,增长20.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成为重要支撑,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09.80亿元,增长14.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8.2%,拉动投资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投资较大的项目有:厦门轨道交通、大小嶝造地(约15平方公里)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马銮湾片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第二西通道及飞机购置等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879.86亿元,增长14.9%。

  八、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全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145家,合同利用外资328.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60.1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2.5%和27.9%,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省首位。实际利用台资5.49亿美元,增长12.6%。全年实现进出口5816.04亿元,增长14.3%,其中出口3253.65亿元,进口2562.39亿元,分别增长5.2%和28.4%。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海丝”沿线国家贸易额2083亿元、增长12.8%,投资额22亿美元、增长70%,新增合作项目30个,中欧(厦门)班列通达9个国家13个城市,累计发运221列,成为中欧安智贸首条铁路航线试点。

  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

  围绕打造“三区一堡”,加快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产业高端化,累计推出创新举措298项,其中全国首创49项、在全市复制推广214项。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成为全国第2个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的成员口岸。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被评为最佳实践案例。打造16个重点平台,获批并投用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全国第三大进口酒口岸。获批航空区外保税维修政策,航空维修业产值占全国1/4,增长10%。开展52架飞机租赁业务,首次开展大型设备、船舶租赁。

  十、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2.0%,其中服务项目和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4.5%和0.4%;八大类居民消费品呈“六升两降”态势,其中涨幅前三的为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8.0%、7.3%、4.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累计上涨2.1%,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3%,其中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8.1%,加工工业价格上涨1.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5%,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4.4%,衣着、一般日用品价格分别上涨0.8%、0.7%,食品价格下降0.8%。

  十一、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至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参加医保、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4万人、243万人、211万人,分别增长7.6%、8.7%、9.7%。新增就业18.6万人,发放2.2亿元企业稳岗补贴,支持3930家企业开展技能培训。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控制在4%年度目标以内。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巨灾保险顺利开展。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20元和108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3422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700元,均居全国前列。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居家养老实现城区全覆盖、农村基本覆盖,医养结合试点不断深化,各类养老床位数1.1万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5张,市老年活动中心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及续建保障性住房4.1万套,在建总量接近前十年建成总和。按照区位好、配套好、品质好、环境好、规模大的标准,规划建设4个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出台限购限贷限售政策,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社会事业取得积极进展。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60个,建成中小学校20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7万个,其中95%以上布局岛外;开建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学位6500个。2.2万名外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积分入学。加快思明、湖里、集美和海沧区国际化学校建设,新增5所具有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学校,推进厦门英才学校、厦门工学院附属中学等民办学校在高中部设立国际部。在一中、双十等9所普通高中开展国际教育试点。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突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复旦大学中山厦门医院建成投用,新增床位800张。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厦门中医院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厦门分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薪酬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医疗救治应急指挥平台投入运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全运会金牌数全省第一,30项国际和国家级赛事成功举办,厦门马拉松赛实现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十连冠。鼓浪屿申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甲戏《大稻埕》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正式开馆。

  十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基本完成19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4。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莲花水库建成蓄水,全市供水水源实现由“一江两库”到“两江四库”。全面推行河长制,基本消除6处水体黑臭现象,实现9条溪流465公里河道养护全覆盖,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完成营造林4.1万亩,海沧湾整治成为蓝色海湾国家示范工程。严打非法采砂洗砂,修复岸线14.5公里。在全国率先确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地下综合管廊绩效评价全国第一。

  执笔:张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