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事务
一、涉台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大力推进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督办。部分涉台改革事项取得显著成效:在大陆率先获得市级层面授权审批冠名“海峡两岸”“两岸”的涉台交流活动;出台大陆首部鼓励台青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成立大陆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厦门银行推出大陆首款台胞专属线上消费金融贷款产品“台e贷”;在大陆率先支持台资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金门高粱酒、正新轮胎、太祖食品、郑福星茶叶等台企产品被认定为“厦门老字号”。
二、厦台经贸合作巩固提升
对台招商引资实效提升。联芯集成电路、友达光电、冠捷科技、宸鸿科技、东亚机械、长庚医院等重点台企增资扩产,同致电子、微光启创等台资项目到资,茂晶光电等台资项目投产。仲信国际、台骏国际、日盛国际等3家台资融资租赁公司落户厦门自贸片区。2023年,全市新批台资项目1168个,比上年增长64.0%;合同使用台资17.32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7.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8.3%。
厦台产业合作纵深推进。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展示和挂牌企业1311家,实现“一地挂牌、两地展示”的区域股权市场联动模式。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投资3个台企项目,合计8000万元。厦门鹭台创新融合产业投资基金落地,规模2600万元。举办台企上市培训班,优化台企上市服务,台企星宸科技首发过会。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种业博览会。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
帮扶台企发展措施有力。厦门自贸片区成立台商发展服务中心,提供两岸行业标准比对、台胞职业资格采认等7大类服务。走访调研重点台企100多家次,为台企排忧解难。设立大陆首个数字人民币增信基金——厦门自贸区台资和航运物流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10家台企获节能改造补贴,63家次台企获市场开拓、增产增效等各类补贴,102家台资工业企业进入技术创新基金企业“白名单”。
三、厦金深度融合稳步推进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完善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和出入境通关流程,改造升级码头硬件设施,加强与金门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为复航做好充分准备。2023年1月7日,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7月4日,厦金“小三通”航线运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8月1日,厦金“小三通”航线航班增至每日16班。2023年,厦金“小三通”航线运送旅客71.65万人次。
厦金“同城生活圈”加快构建。厦金两地连续37年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连续9年共同开展厦金海域增殖放流,连续17年合办“厦金亲子夏令营”。举办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论坛、厦金海峡横渡、首届厦金红砖文化节等交流活动。厦金“小三通”航线旅客携带的台湾高粱酒数量限制从每人4瓶放宽至6瓶。每天发布5次金门和厦金航线天气预报,春运和重要活动期间发布专题天气预报107期。
厦金基础设施联通加速推进。厦金通电项目的相关变电站相继竣工验收和投产送电。厦金通气项目的相关气源站竣工验收,已具备投产条件。厦金大桥项目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国家“十四五”公路规划项目库,项目工可、项目初步设计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厦门侧的相关道路开工建设。
厦台厦金贸易往来便利热络。新增海天港、海沧综合保税区跨境厦金航线,厦金海运快件通道增至4条。开通厦门港首条跨境电商“大三通”海运快线,实现夕发朝至。多家海运物流公司开通两岸海运包船线路,厦金海运快件包船加密至每周15班。国际邮轮中心码头设立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在大陆率先形成“场站、码头一体化”创新模式。2023年,厦台进出口贸易额4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厦台海运快件27982个标箱,比上年增长2.5倍。
四、惠台利民政策成效显著
同等待遇政策拓展深入。在大陆率先支持台胞注册内资企业,已有15家台胞注册设立的内资企业落户厦门自贸片区。保障台胞同等享受社保待遇,现有6219名台胞在厦参加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及个人养老保险,6163名台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首批安排100套保障性商品房供台胞购买,已完成16户台胞家庭选房配售。设立大陆首个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服务平台,汇集两岸各级各类标准29万多项,提供两岸相关标准、政策、规则一站式查询。
对台引才力度持续加大。评选第九批台湾特聘专家(专才),累计人数已超过600名。举办第十八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260名台湾专业人才参会。台青创客家获批国家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汇元台青基地、联心良食众创空间、长庚医院获批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个台青团队和3名台青获评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开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试点工作,195名台湾人才获直接采认职业资格。
涉台服务水平日益提升。思明区成立全市首个区级台胞工会。厦门银行发行台胞专属信用卡超过7000张,居全省之首。支持台胞在厦门便捷使用移动支付,获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肯定。台企富邦财险推出大陆首款面向台胞的紧急救援返台保险产品“两岸通保”。2023年,涉台服务热线受理涉台诉求3027件;市、区两级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办理台胞台企事项33410件。
五、厦台交流交往恢复扩大
厦台基层和青年交流富有成效。举办各类两岸交流活动270多场,参与台胞近2万人次。承办第十五届海峡论坛,举办4大版块51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王沪宁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成功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保生慈济文化节、龙舟文化节、“同名村·心连心”活动等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以及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厦门行、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等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
厦台社会文化交流更加热络。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首届海峡两岸武财神文化节等两岸交流活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台湾地区展位数883个,比上年增长48%。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图交会的两岸图书贸易交易额4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项厦台科技合作项目获科技部支持。83名台胞参加2023厦门马拉松赛。洪秀柱、夏立言、林政则、曾永权等台湾要人来厦门市参访。
对台宣传工作实效提升。“厦门两岸青年新春围炉煮茶话家常”活动获央视《中国新闻》报道。《台南小夫妻:用自媒体记录生活点滴,展现两岸融合真心》获中国台湾网“优秀视频奖”。举办“两岸同胞拜大年”网络新春送祝福活动。通过开展“台湾网红来厦采风”第二季活动向台湾岛内民众讲述厦台融合故事。《中国史NICE》进入台湾地区中小学课堂。新媒体入岛宣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六、厦港厦澳交流提质增效
厦港澳交流合作持续活跃。成功举办“福建·厦门澳门周”活动,5天路展吸引近60万人次进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出席开幕式,并在活动后发来感谢信。举办2023福建省香港商会新春团拜会。福建省港澳青年(厦门)同心交流基地在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揭牌。香港立法会、香港再出发大联盟、香港环境与生态局、澳门青年学者福建考察团等团组,以及香港16所中学的学生代表团陆续来厦门市参访。
因公赴港澳活动顺利开展。市政府、市政协的考察参访团,以及市委统战部、市委台港澳办等相关部门的学习考察团相继赴港澳地区考察交流。厦门市文旅推介团赴港澳地区开展主题旅游推介会。2023年,审批因公赴港澳团组188批次660人次,办理港澳通行证2452本。
(厦门市委台办 吴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