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工作


  一、用真情凝聚侨心侨力,联络联谊工作上台阶
  为港澳侨界代表人士赠送378份新春祝福包,接待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47个国家来访侨团、侨商、海外华文教育相关团组共49批次约1155人次。召开厦门市海联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成立五周年会议,增补42位市海联会成员。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累计共有47个国家和地区112个侨团入驻。承办国侨办、省侨办主办的“2023年海外菁英华商国情研习活动”“闽籍华裔新生代寻根之旅”等活动。与海外重点侨社侨团保持常态化联系,向菲华商联总会等海外侨团换届就职典礼发送贺电贺信28封、致唁电5封,及时传递家乡侨务部门对海外侨胞的关心问候。
  二、用平台汇聚侨资侨智,服务中心大局促发展
  依托“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等活动,鼓励和帮助侨商回国二次创业,推介厦门市营商环境,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大力引进海外侨领侨商及侨团代表来厦投资创业。借助举办“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纪念活动等契机,积极引导海内外嘉庚学子参与厦门市对外合作交流。组织“专精特新”侨资企业参加资本项目对接活动。为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福建考察团举行厦门招商推介会。召开人才工作调研会、政策解读会等,助力厦门市引才工作。协助举办第六届海外创业大赛,开展人才对接,吸引优质外资和高层次人才来厦发展。推荐“全球引才顾问”,为引资引智牵线搭桥,向海外侨团发布招商、人才政策及相关活动信息127余条,解决侨商投资项目信息不对称、落地难问题。
  三、用文化筑牢侨胞根魂,打造特色品牌添活力
  大力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牵头举办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纪念大会及系列活动,广邀海内外集美校友、华侨华人、陈嘉庚先生后裔代表和各界人士千余人齐聚厦门,深切缅怀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筑育英才的崇高精神,纪念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和厦门城市发展所做的卓著贡献。成功举办第三届嘉庚论坛,“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多位华侨华人代表出席。协办2023年“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与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就开展华文教育进行交流探讨,协助开展海外华文作家福建行采风活动。传播中华传统根脉文化。编撰发行《鹭风报》《同声》季刊等,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侨界爱国爱乡情怀。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美侨乡》前期拍摄调研工作,宣传推广厦门市“侨文化”风貌。协助推动厦门侨批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利用侨批等具有代表性的华侨历史文化资源,拓宽华侨文化在海内外传播发展的渠道。
  四、用责任强化为侨服务,依法维护侨益有实效
  举行第十一批厦门市荣誉市民授证仪式,授予钟南山、郑小瑛、陈立人、加钢堑涞10名对厦门市作出突出贡献人士荣誉市民称号,首次将授予范围扩大到非厦门户籍的其他国内人士,激励更多港澳台侨及国内非本市户籍的杰出人士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深入侨胞在厦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实地走访近70家侨企,了解企业发展情况,通过组织活动、线上沟通等方式,联系约300家侨企。主动宣传介绍厦门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招商引资等方面困难,助力在厦侨资企业健康发展。举办“助力在厦港澳侨企业纾困减负工作专题会”“部分在厦侨资企业项目协调推进会”,主动协助在厦重点侨企解决困难问题。制定《厦门市参加中考的归侨和归侨子女身份证明办理工作办法(试行)》,为参加2023年高考的归侨、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简称“三侨生”)出具了45份升学照顾身份证明书。常态化落实困难归侨侨眷救济补助等惠侨政策,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73人,慰问金额41000元;帮扶2023年升读高校的贫困归侨侨眷学生4名,发放困难补助金12000元;做好2023年度厦门市散居社会归难侨低保户救济补助,为28位归难侨低保户发放救济补助金67200元。
(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研究室 苏建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