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


  一、群众体育跃升更高水平
  健身场地设施覆盖更广。已建成25.71万平方米的近邻运动场545处。16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45家智慧健身房免费向公众开放,服务市民群众超568万人次。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为新地标,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投入使用,环东海域、珍珠湾海滨浴场投入试运营,3家体育公园通过市级验收。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类体育场地15246个,场地面积1578.3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为2.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3平方米。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43.1%,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
  赛事活动更丰富。与省“运动健身进万家”项目融合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置11项标杆赛和15项青少年锦标赛,惠及市民超3万人次。首届社区运动会覆盖100个社区,包含26个大项,直接参与超8万人次。厦门市村居篮球赛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超400万。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赛事,兑现群众办赛奖励222万元。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300多场,参与人次超百万。
  科学健身指导更便民。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服务,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市、区、社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共11个,全年共开设60余门、2800余节公益课程,服务数万人次,获评国家体育总局2023活力体育组织。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市共监测数据18331组,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9%。深化体卫融合试点,全市试点单位达17家,开展运动干预超万人次。大力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全市体育社会组织295家,其中,市级112家,区级183家,基本实现人群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全覆盖。
  老年体育工作更扎实。厦门市老年体育代表团在福建省第十一届老健会上,斩获22金6银;举办厦门市第十一届老健会,产生92金69银57铜;选拔出一批老年人健身指导带头人。全年举办项目展示交流、赛事活动上百场,参与人数超过4万人次。截至2023年底,全市“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率达86.5%,居全省第一。
  二、竞技体育彰显更强实力
  亚运会成绩亮眼。在2023年亚运会上厦门市运动员获得7金1银1铜,取得亚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其中,虞琳敏获体操女子团体冠军和女子跳马第三名;葛曼棋获田径女子100米和女子4×100米接力2项冠军;林文君获皮划艇静水女子200米单人划艇和女子200米双人划艇2项冠军;陈梓桓获龙舟男子200米直道竞速、男子500米直道竞速2枚金牌,男子1000米直道竞速获第二名。
  单项赛事捷报频传。在世界级比赛上厦门市运动员获得4金2银1铜,其中,林文君获2023年静水皮划艇世界锦标赛2金1铜,并获巴黎奥运会入场券;获2023年皮划艇静水世界杯第三站女子单人划艇200米金牌,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厦门市运动员获1金2银。在亚洲单项赛事上获5金5银。在全国单项赛事上获15金12银17铜。
  体教融合发展推向深入。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共建学校招收运动员92人,共建“厦门市沙滩排球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厦门市三人篮球、摔跤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以及攀岩、霹雳舞、滑板、田径(跳高组)项目。市体校与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等高校构建联合培养新平台,开辟高校与运动队“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后备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获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田径单项(短跑)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全市选拔1819人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团体奖牌43个,其中金牌15个。引进14名高水平运动员,2名射击运动员新入选国家队,输送19人到省队。完成年度全国教练员、运动员注册447人,福建省青少年注册3820人。
  三、体育产业焕发更盛活力
  竞赛表演业更加繁荣。举办2023年CBA全明星周末,2个比赛日入场观赛人数超2.1万,创该赛事近5年来上座人数和厦门室内体育馆观赛人数之最。世界田联钻石联赛落户厦门十年,首届厦门站比赛吸引超3万名观众现场观赛,创中国境内该赛事现场观赛人数之最,赛事综合经济效益达3.18亿元;奥运女足亚洲区第二阶段预选赛吸引近7万人现场观赛、数百万人线上观赛;成功申办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和2027亚洲田径锦标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举办全国健身锦标赛暨世界健身锦标赛选拔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和冠军赛等全国顶级赛事。发挥滨海优势,2023铁人三项亚洲杯暨全国锦标赛、2023中国家庭帆船赛等相继落地。
  体育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全国率先成立数字体育产业园,十余家数字体育企业意向入驻,14家企业发起成立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联盟。举办2023年厦门市体育产业招商项目对接会和厦门市体育产业全国招商推介会,7个招商项目签约,总金额近5亿元。思明区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7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全国智能体育典型案例,6家企业获评福建省体育产业基地。策划举办首届体育产业年度风云榜,全市23家体育领军企业上榜。全市现有国家级产业示范单位(项目、基地)11个、省级23个、市级27个。
  体育消费促进更加有力。举办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展会面积15万平方米,吸引1565家展商参展,36个国家和地区约11.7万名客商观展,首设厦门政府展区。“9·8”投洽会期间举办2023运动时尚展,吸引约3万人次观展,期间启动第四届厦门体育消费生活节,举办福建省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和品牌赛事推介活动、2023厦门国际运动时尚消费发展趋势论坛、厦门跆拳道精英赛等配套活动,多方位打造厦门体育产业展示平台。
(厦门市体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