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支
一、城乡居民收入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
2023年,厦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乡居民收支保持平稳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靠前,大幅领先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厦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63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80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高21059元和167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06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高12515元和7484元。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增势企稳回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从一季度的2.6%回升至全年的3.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从一季度的4.3%回升至全年的5.8%。
四项收入稳步齐增,增收动能多元化。从收入构成来看,四项收入来源均保持增长,共同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其中,厦门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0520元,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7.6%,是厦门居民增收的中坚力量。此外,接触型消费场景火热推动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1%和19.0%;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增收作用明显,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9%。
农民收入保持增长优势,城乡差距持续缩小。2016—2023年,厦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加16648元,累计增长94.8%,年均增长8.7%,年均增长率比城镇高1.8个百分点。2023年,厦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高2.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倍差下降至2.1。
二、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支撑因素分析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增收“主力军”。一是持续提升的社会工资水平推动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4月1日起,厦门最低月工资标准从1800元调至203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从18.5元调至21元,均为全国前列。此外,2023年厦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3081元,比上年增长1.2倍。二是平稳的就业市场是居民获取工资收入的有力保障。根据厦门人社局资料显示,2023年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5.76万家,登记在职职工271.46万人,企业用工需求率为3.17%,总体保持稳定。
财产净收入是居民增收“后备军”。2023年,厦门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9330元,比上年增长4.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3.1%,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2.6%。财产净收入已经成为厦门居民持续增收的第二大主要来源。
经营净收入是居民增收“生力军”。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接触、聚集型消费场景持续恢复,文旅市场表现火热,直接带动居民在交通、餐饮、住宿和批发零售等方面的经营性收入增长。2023年,厦门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073元,比上年增长4.2%。
三、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厦门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512元,比上年增长5.8%,增幅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411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73元,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比全国平均高14417元和10098元,位列全省首位。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2023年厦门居民人均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2707元,比上年增长11.9%;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线下各类教培活动恢复,智能娱乐产品销量增加,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支出4207元,增长10.6%;居民出行活动增多,新能源汽车崛起、燃油汽车降价,人均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5168元,增长7.4%。医疗、文化教育、交通通信类等发展型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推动厦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升级态势进一步巩固。
(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 梁娇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