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惠企稳岗促就业
全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先后出台支持企业不停工、鼓励员工来厦返厦就业等系列政策举措,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探索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模式,打出惠企政策组合拳,全年全市共为企业增收减负25.63亿元。定期收集重点用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八闽春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重点民企等15场云端招聘活动,围绕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开展“产业优才·携手未来”系列直播活动10场,帮助企业抢占用工先机。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5.76万家,登记在职职工271.46万人,企业用工需求率为3.2%,总体保持稳定。
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综合运用“131”帮扶机制、公益性岗位兜底等方式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将财政部、人社部下达的就业补助资金全部安排用于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牵头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深入开展“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面向全国主要高校开展44场城市引才推介会、政策宣讲会、就业座谈会等各类政策推广活动,邀请全国103所高校代表开展“2023全国高校来厦访企拓岗对接活动”。
持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围绕“强服务、提技能、稳就业”,制定出台“1+1+N”政策体系,协调财政部门安排2.11亿元配套资金,加快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实施六大提升工程26项举措,重点打造强化特色技能培训、提升“i就业”信息系统、升级服务载体等,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困难群体扩展,全面提升保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导向,继续开展重点群体项目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补贴性培训,创新推出毕业年度学生学徒制培训政策,遴选支持一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半导体等高新行业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推动技能培训工作提质增效。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63万人次。
二、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切实做好本市政策与全国统筹政策衔接过渡,延长厦门市地方法规调整适用期限。稳妥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扎实开展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政策衔接,积极研究新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全年全市完成存量被征地人员入库26.86万人。
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调整提高至每人每月350元,位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平稳开展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总体调整幅度3.8%,涉及退休人员42.16万人。至2023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62.3万人、297.31万人、275.64万人。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年行动,在福建省内率先建立与公安、民政等多部门联合追回违规领取社会保险待遇部门协作机制,扎实组织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被截滞留、短期参保骗取失业补助金、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三项专项整治,全力配合外部审计并做好整改落实。
加快“数字人社”建设。在福建省首创企业职工退休“双确认”便民服务模式及工伤医疗康复“免垫付”服务系统,创新构建厦门人社“人工+AI”大语音模型,设立“社保有事我帮您”社保政策一站式查询平台。打造“智慧社保”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改革入选人社部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典型案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应用获评2023年度福建省公共数据应用优秀案例和2023年度厦门市公共数据优秀共享案例。
三、坚持主动作为,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完成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协调指导各区广泛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对311家市属企业(含72家建筑企业)开展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双随机”检查,完成1765家用人单位(建筑项目)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测算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稳妥实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成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培育3个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建设典型案例。
探索实践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模式。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研提相关政策意见建议,成立福建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商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益鹭保”,并组织广泛宣传,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规范模式和长效机制。
持续推进根治欠薪工作。扎实开展欠薪隐患排查处置和欠薪线索动态清零工作,开展以工程建设领域、加工制造业、新就业形态等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根治欠薪工作全域网格化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无欠薪标杆项目”创建,坚持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全年全市共接处涉薪类案件2.56万件。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积极推进“仲裁+X”工作模式,与司法等部门联合构建“法治+新就业形态”等多元化解机制,成立福建省首家工会驻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调解工作站,持续推进数字仲裁庭和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着力提升调解仲裁办案质效,全年全市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8万件。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胡晓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