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民族宗教工作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坚持共同性和“融”的原则,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坚持“导”的理念,持续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厦门实践,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新作为、呈现新气象,有关工作多次得到省委、市委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截至2023年底,厦门市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26.76万人;全市已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14处(其中佛教55处、道教10处、伊斯兰教1处、天主教4处、基督教44处),有宗教院校1所(闽南佛学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更加深入,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氛围更加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中一道靓丽风景。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加强宣传教育;协助举办“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厦门巡展、金鸡百花电影节“多彩中华”民族电影展;会同教育部门指导各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系列活动,组团参加全省“福籽同心爱中华”演讲比赛荣获佳绩。深化“嘉邻有爱·福籽同心”品牌创建,指导示范社区以“近邻党建”为引领,推动辖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互嵌式社区建设;会同人社部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座谈会,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进企业活动;举办全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组团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4金10银5铜。实施“三项计划”促进“三交”,健全“三项计划”协调小组机制,召开专题推进会议;会同相关单位开展10余场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会同教育部门指导承办校做好新疆内高班工作;协助做好西藏“高原石榴红”参访团到厦门市参访工作,并交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同有关区做好挂钩帮扶省内民族乡工作,全年落实帮扶资金650万元。
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厦门实践迈出了新步伐,全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的决心更加坚定。着力在“导”上下功夫,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个根本,把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指导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持续抓好政治学习和宗教教职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在日常交往交流中宣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宗教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宗教界人士培育,分层分类举办5期培训;推动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指导召开全市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宗教界持续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得到加强,全面从严治教不断深化。加强讲经讲道引导,指导宗教界深化“五进”活动;指导推动全市各宗教举办中国化研讨会,大力培养新时代“双通”人才,市基督教界组队参加省基督教两会解经讲经用经中国化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发挥厦门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对台优势,指导佛教界通过与台湾“中国佛教会”联系交流,推动举办“第十届闽台佛教论坛”;指导民间信仰开展“保生慈济文化节”“福德文化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引导宗教界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爱心厦门”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以宗教领域安全稳定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厦门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李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