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
2023年,厦门市公安机关紧扣加速推进特区公安工作现代化示范先行这一目标,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定稳定,全市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22.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升级,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年内,有11个集体、32名个人荣获二等功以上荣誉,涌现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灌口派出所、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季东旭、省先进工作者蔡志福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5725起,破案11254起,破案率71.6%,抓获刑事作案成员14292名,历年逃犯抓获率88.9%位居全省第一。小案快侦率居全省前列,其中“两抢”、现行命案、涉枪涉拐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00%侦破。年内,全市共打掉涉黑恶犯罪团伙25个312人,查扣涉案资产892余万元,抓获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5613人,同比提升20.3%,全市案值50万元以上电诈案件100%侦破,组织发起黑灰产犯罪全国性集群战役或集中抓捕行动13起,数量居全省第一。先后攻坚侦破高楼攀爬入室盗窃、新型汽车“套路盗”、海警局特大盗积案、AXB架设GOIP、小黄卡色诈引流、兰庚非法经营、如意楼诈骗、“1·09”洗钱等一批大案要案,“厦门快勘”模式、“小案快侦”经验、追赃挽损做法获全国、全省专刊推广,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黑恶现案等多项考评保持全省前列,反诈精准宣防经验获评全国市域治理“优秀创新经验”,反诈“云盾”系统建设成效获公安部副部长陈思源批示肯定。
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突出犯罪。以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为基点,以专项打击整治和大要案件攻坚为抓手,严厉打击整治突出经济犯罪,严密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着力维护厦门市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年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379起,破案8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1名(含缉捕猎狐逃犯17名),查处涉案总值58.27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2亿余元,成功侦破“9·22”虚开数字化电子发票案、“11·20”非法经营期货业务案、“4·07”非法经营外汇案、“11·17”操纵证券市场案等一批公安部、省厅督办的新型、大要案件。年内,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组队参加全省公安机关反洗钱实战比武竞赛勇夺团体一等奖,收到公安部、部经侦局、全国七部门打击虚开骗税领导小组办公室贺电贺信表扬4次,得到省厅、市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12次,获评全国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成绩突出集体、新一批全国经侦系统情报导侦示范单位、全省经侦“论道2023”优秀组织奖。经侦支队民警苏志超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在新华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刊载报道。
优化政务服务管理。扎实开展“政务服务提升年”行动,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量入驻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和“闽政通”APP厦门频道,将公安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9%,政务服务即办件事项占比达75.3%,新建成“厦门公安e站”22个、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42个,推动“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档升级,“e政务”便民服务事项达292项并获评“全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聚焦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设立全省首家移民融入服务站和全省首家外商协会移民事务服务站,揭牌启用赴金旅游办证中心新址,全力做好“小三通”口岸通关服务保障,入境台胞落地办证数居全国各口岸首位,有效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高质量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举办两岸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批示肯定。
全面推进辅警队伍改革。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结合全市辅警队伍实际,完善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出台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额度和招聘、层级化管理和考核等12个辅警管理规范性文件,构建“1+12”(条例+配套制度)辅警闭环管理体系,推动辅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制定《厦门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首次层级评定办法》,分批完成8977名辅警首次层级评定,为全局存量辅警逐一核定身份、确定层级。组织开展首次辅警常态化层级晋升及公开选聘工作,推行辅警队伍能上能下制度,建立起“以辅管辅”新型运作模式,为3600余名辅警晋升层级,聘任242名辅警担任管理职务,进一步拓展辅警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在省公安厅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88项内容的基础上,将服务事项扩增至100项,覆盖交警、治安、经侦、出入境、海防、网安、禁毒等7大公安行政管理领域,其中不予行政处罚事项78项,从轻行政处罚事项9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8项,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5项,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沿海船舶人员管理、外国人居留就业保障等方面取得突破,相较于外地市,厦门市公安行政管理领域“四张清单”编制内容更全、覆盖领域更广。全年实施“四张清单”执法事项23万余次,尤其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大力推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过错不罚”,累计减少罚款金额5000万余元,同时取得了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23.6%、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降至近十五年新低的良好执法效果。厦门市成为全国在公安行政管理领域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项目最多、群众受益最广的城市之一,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获评“厦门市依法治理十佳典型示范案例”。
2022年11月30日,厦门市成为全国首批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平台试点推广城市,市公安局及时组织警力深入研究新业态新技术,密切关注数字化电子发票改革可能引发的涉税犯罪风险。2023年3月30日,在前期扎实研判工作基础上,市公安局组织60余名警力,在厦门、深圳、东莞、潮州、西安等地,对“9·22”虚开数字化电子发票案实施统一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摧毁全链条暴力虚开犯罪团伙9个,查处涉案金额20亿余元,查获作案用的电脑、手机、企业公章、营业执照、记账凭证等一大批涉案物品。2023年4月,市公安局报请公安部经侦局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其间,各省参战地共立案1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5名。该案侦破获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徐大彤签发贺电表扬,副省长、公安厅长李建成,副市长、公安局长陈育煌批示肯定。创新提炼的打击暴力虚开数电票(数字化电子发票)技战法,获公安部经侦局刊发推介,并在全国税侦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该案还获评2023年全国经侦系统集群战役优秀案例、2023年度全市公安机关大数据作战精品案例。
2023年,市公安局在毒品实验室建设上不断创新实践,深化与厦门大学、科技企业的合作研究,利用原位质谱、固相萃取、多孔纳米二氧化硅吸附探针、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等多个技术手段提升环境取样、实验室监测检测和对新发现物质的结构分析能力,并从425个检测样本中,精准测出11个异常样本。创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推进了全市吸毒人员“无感化”“靶向化”管控监测和区域性涉毒环境监测工作,解决了毒品检验时效要求及新型毒品种类多、定性难的问题,为缉毒侦查提供精准方向,为全市吸毒人员管控和打击新型毒品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2月,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加挂森林警察支队牌子)。3月15日,食药侦支队正式揭牌。该支队由原森林警察支队、治安支队第六大队、经侦支队第四大队整合而成,负责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知识产权、森林草原(简称“食药环知森”)五大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开展食药环知森领域安全整治工作。成立以来,以“昆仑2023”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侦破“4·19”销售假冒品牌光猫案、“12·16”制售假烟案、“3·09”电子烟专案、“9·21”销售假冒“中茶”品牌普洱老茶案等一批大要案,全面服务保障厦门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全省首创全域生态警务,深度赋能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形成全域生态警务模式,获公安部七局、省厅简报刊发,被法治日报、厦门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2023年4月,市公安局联合市通管部门专门建设的“厦门市诈骗电话及互联网防范拦截系统”(简称“云盾”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厦门市反诈预警反制从“单一预警劝阻”向“多元技术反制”的迭代升级。自系统上线以来,共识别拉黑涉诈电话64万余个、涉诈网址978万余个,拦截涉诈通话4436万余通,拦截访问涉诈网站2.81亿次,智能外呼劝阻电话32万余通,基本实现了“诈骗电话打不进、诈骗网站登不上”,助力2023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在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再降21%,受骗财损减少1.9亿元,下降23%。
2023年4月18日,市公安局联合市第五医院举行“数字智慧医疗中心”启用仪式。公安监所依托厦门市第五医院超算中心,利用“远程医疗系统”支撑,通过监所智慧医疗中心,抓取被监管人员入所前的既往病史,实时采集入所体检、就医问诊全过程的数据,建立动态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医生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询问,精准判断其健康情况,真正做到严把入所健康“第一关”。将“电子健康档案”嵌入监所实战平台,按照病情区分层级,实现多岗联动共管。在执法终端APP增设人脸识别功能,配合定制功能菜单,实时采集发药、服药、巡诊等数据同步到“电子健康档案”,既实现数据的无感采集,又提高医治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目前厦门市第二看守所初步建成以“体检方舱、监所‘云’医院、监管病区”为主体的监所医疗体系。“监所智慧医疗平台”创新应用,获评全省监管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一等奖,省公安厅副厅长张斌给予肯定,并要求向全省监管系统推广。
2023年5月18日,市公安局正式揭牌启用赴金旅游办证中心新址。新址位于湖里区环岛东路2500号,邻近厦金“小三通”码头,以“传统模式+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应用”的模式,集“服务智能化、流程全融合、办证一站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提供钢琴演奏、书画展览、图书阅读角等休闲服务,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出入境示范窗口和全国全省领先的出入境“智慧”大厅;同步建成开放两岸融合发展主题展馆“融·境”馆,成为厦门出入境的新名片,并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
2023年9月,厦门市首支女子骑警队正式上路开展巡逻勤务。11月3日,市公安局主要领导为“女子骑警队”正式授旗。该骑警队筛选招募女骑队员16人,量身定制全套骑行装备,通过骑行巡逻、喊话劝导对轻微道路交通违法进行纠正劝导,维护主干道和主要行政中心、中小学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通过柔性执勤营造“人情味”管理氛围。同时,深入快送企业、学校等开展“周周送教小课堂”,进一步延伸宣传阵地,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和事故典型案例,现场答疑解惑,引导骑手、学生和家长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进一步丰富道路交通管理形式。年内,女子骑警队累计巡逻498趟次,骑行总里程26083公里,柔性喊话劝导17026次,纠正道路交通轻微违法7503起,完成道路交通事故前期处置85起,排除堵情52起,救助群众10余人,开展校园岗护学160趟次、深入快送企业宣传11次、“敲门行动”23次,赢得良好社会反响和群众好评。
2023年11月15日,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灌口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2月29日上午,揭牌仪式在灌口派出所举行,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华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余小明、市公安局副局长林世国等领导出席活动。灌口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辖区面积70.2平方公里,辖有19个村居、19万人口,是厦漳泉“金三角”中心区域。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20年零违法违纪,连续14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7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连续6年获评“全省执法示范单位”,培育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一级英模”陈清洲,“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林志兴等先进典型。
2023年,市公安局聚焦鼓浪屿“景区+社区”辖情特点,持续深耕“预防警务”,创新科技运用打造“无人机+景区”平安治理新模式,于2023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全省首个设置在派出所的5G网联无人机库。6月,组建全市首支女子警用无人机队——“屿鹰无人机战队”,全面提升警务工作质效。年内,共出动警用无人机576架次,累计飞行近240小时,协助寻回走失人员95名、遗失物100余件,智能喊话劝导驱离在危险海域赶海、游泳人员超5000余人次,协助抓获“野导”18人,圆满完成鼓浪屿音乐节、“两岸三地”足球赛、金鸡奖·鼓浪屿论坛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20余场次。无人机助力景区警务相关事迹获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报、福建法治报、海西晨报、厦门广播电视台报道,舆论反响良好。
(厦门市公安局 胡永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