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3年,火炬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奋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8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约400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537.12亿元,增长26.8%;外资促到资7.38亿美元,商务部纳统实际使用外资8.96亿美元,增长约43.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5.9亿元,增长7.2%,其中工业行业税收93.1亿元,增长37.0%。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11位,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结果评价中,连续8年位列第一。
一、保持“争”的劲头,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一是完善招商体系。围绕6个重点产业细化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组建新能源与新材料、集成电路与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金等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加大招商统筹力度。二是强化项目招引。组建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叩门招商”150余次,累计入库项目105个、重点储备项目20个,三年计划投资额约370亿元。发挥区产业引导基金招投联动作用,新增基金类企业59个,新增注册资本约37亿元,落地基金招商产业类项目16个,总投资额约6.7亿元。三是拓宽招商渠道。用好国内外多个合作平台机构和大型展会,联动开展招商推介、政策宣传、营商环境推广等。全力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包括时代电服增资13.0亿元、祥达光学增资6.5亿元等。高新区双向投资报告入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3》典型案例。
二、提升“优”的质效,力促经济回升向好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顺利完成修订,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修订出台“厂易贷”等扶持政策,创新推出政策兑现智能审批,全年共拨付产业扶持资金71.8亿元。二是做实“益企服务”。成立益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企业接待日、银企对接、供需对接会等活动70余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690余个问题。发挥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和产业联合会等各类平台作用,加力推动产业供需对接。新增思泰克、燕之屋、亨达海天、路桥信息等4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其中路桥信息成为厦门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抓工业助推稳增长,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推动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速超1.2倍,海辰储能成为厦门首家独角兽企业。推动ABB开关、友达光电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4家企业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精准助推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高成长性企业稳发展,新增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吉比特和四三九九获评“2023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7家企业成为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三、用好“活”的机制,创新发展再上台阶
一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推出“企业创新税收指数”,积极推动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向科创型企业倾斜。开展“火炬创新研究院”认定工作,推动宁德时代储能实证实验室项目落地;支持弘信电子牵头组建厦门市柔性电子创新联合体。大力挖掘培育国家级高企、独角兽、火炬瞪羚等企业,新增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级,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建设,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9家,2家企业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二是提升创业孵化成效。支持生物医药孵化器参与组建厦门市心血管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与复旦大学张江科技研究院合作共建“复旦张江—厦门火炬上海基地”。石墨烯专业孵化器孵化企业的1项科技成果获评科技部“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新增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开展对台创业孵化工作,新增1家省级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举办第六届海外创业大赛和“炬火种·燃新薪”2023高校专业新星挑战大赛,建设火炬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服务驿站、海外人才之家服务驿站,不断提升引才、育才成效。新增高层次人才525名,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2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1名。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入选“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四是推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工信部部属三家单位、中俄数字研究中心等项目开展运营,组织国内86支参赛队伍赴南非参加2023金砖国家技能大赛活动,以总数63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列第一。
四、铆足“拼”的干劲,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落实要素保障,全年出让产业用地18宗、面积超1465亩,稳居全市第一。4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4.9%。二是推动专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厦门园区)在软件园三期挂牌并启动运营,金砖数字工业智谷全面开工建设。积极推动“数字+行业”专业园区建设,联合市体育局、市农业局共同建设数字体育产业园和智慧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软件园元宇宙特色园区建设。三是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建设园区导示系统,优化提升软件园配套建设。出台《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推动人才公寓租赁及人才房销售工作,新增投入使用3个人才公寓项目。同翔高新城推动建设228个配套项目,其中43个项目开工、22个项目完工。积极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园区标准化建设综合评分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四是加强安全园区建设。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检查服务652家次企业、闭环整改4730项安全隐患;落实平安“三率”宣传、主动创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工作,全年未发生亡人生产安全事故。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 郑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