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一、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鼓浪屿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消防专项规划》专家组验收,推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有机更新等制度规范化编制,有效落实遗产地整体性保护。注重学研合作,联合厦门大学开展“鼓浪屿文化价值的核心内涵研究”和“近代中外媒体与鼓浪屿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课题研究,深化与清源视野团队在保护管理、文物修缮、活化利用等方面合作,不断推进保护技术革新和机制创新。完善内控制度,更新出台《鼓浪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企业名录库》,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品质。
  推进四落大厝、大夫第、博爱医院旧址、英国领事公馆旧址等核心要素的保养修缮工作,完成第二轮不可移动文物集中保护修缮年度任务,开展26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风貌建筑小修保养,形成“完成一批”、“修缮一批”、“设计一批”的良性局面。拓展监测范围,开展建筑本体病害、重点建筑周边树木倒伏、历史建筑周边地质灾害等专项巡查监测,加密重点建筑庭院临街外墙巡查频次,预防人为改造破坏。突出数字赋能,利用无人机拍摄核心要素第五立面,充实历史建筑资料的同时为修缮、渗漏排查提供协助。
  探索修缮、保护及活化利用功能需求“一步到位”式设计,将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打造成“鼓浪屿摄影陈列馆”,讲述“中国摄影第一人”林鍼的故事。活化英国领事公馆旧址、美国领事馆旧址为美术陈列馆、电影音乐馆,最大程度盘活鼓浪屿空置空间资源。打造鼓浪屿元宇宙项目,运用数字技术线上复刻鼓浪屿景区线下场景,完成鼓浪屿53处核心要素BIM扫描建模外观场景拍摄和25处文保建筑点三维测绘扫描,推动元宇宙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建筑从事经营活动业态前置征询,全年处理业态前置征询353家,科学前置审查文物利用。
  完成《八卦楼》纪录片拍摄,深入拍摄八卦楼修缮前后的所有细节特点、对比修复效果、修缮过程等,跟踪人物故事,着眼音乐文化、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全面记录了八卦楼的“前世今生”,为今后更好保护八卦楼留下最接近历史原貌的影像参考。
  二、推进文化高地打造
  围绕打造“音乐之岛”,高位策划音乐节庆活动,打造高品质音乐圣地。成功举办第九届鼓浪屿诗歌节、第四届鼓浪屿音乐节、第十二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暨鼓浪屿青少年钢琴比赛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钢琴艺术周连续三天登上《新闻联播》,有效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启动“鼓浪屿驻岛艺术家”计划,已签约4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助力开拓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的国际视野。
  7月1日,在鼓浪屿音乐厅成功举办“伟大的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鼓浪屿音乐党课。以经典红色音乐为媒介,通过交响乐、合唱、朗诵等艺术表现形式,围绕“峥嵘岁月”“日月换天”“潮涌东方”“伟大复兴”等篇章,讲述歌曲背后的党史故事,生动再现党的光辉征程,创新党员干部党课体验。
  7月15—24日,成功举办第四届鼓浪屿音乐节。以“浪漫世遗·乐动琴岛”为主题,打造“音乐殿堂”“海上舞台”“音乐街角”三大特色演出板块,举办包括流行、民谣、爵士、合唱、弦乐、管风琴等多元音乐形式的音乐演出74场,吸引近30家媒体及众多自媒体参与报道宣传,全网点击量达2.86亿人次。
  9月28日—10月5日,成功举办第十二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活动全网点击数据超过2亿。举办钢琴高端专业赛事、精品音乐会、高端学术活动、开放式音乐会、钢琴演奏点、钢琴电影周、主题摄影活动等,提升了钢琴艺术周的国际性、辐射力。
  链接优质音乐资源,启动“365行动方案”,推动琴岛音乐文化人人可赏、日日可听、深入人心。邀请音乐学校学生、厦门南乐研究会定期展演,鼓励音乐爱好者举办家庭音乐会、庭院音乐会,厚植音乐文化发展土壤,廖昌永教授领衔演绎的庭院雅集音乐会,吸引众多居民游客关注。强化音乐惠民,全年共135场活动免费开放。推出共享钢琴,在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八卦楼、刻字馆打造“鼓浪屿音乐会客厅”,在全岛设置7个“鼓浪屿共享钢琴”演奏点,营造“人人皆可弹钢琴”的艺术氛围。
  积极学习借鉴,受邀参访意大利、圣马力诺、法国等友好城市,赴韩国参加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并作案例分享,全年共接待外国友人参访团50余次,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主动开展宣传推广,在全国宣传部长培训班、文化遗产管理与评估国际培训班上作案例分享,面向大众举办13场多主题社教活动,举办乾隆皇帝御笔书画特展。整合全岛自媒体资源,形成方向统一、内容丰富、各有特色的宣传群组,推出“琴岛·乐集”、“码”上游世遗、鼓岛人物等特色专题。林巧稚纪念馆荣获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扩展票务合作销售渠道,升级核心景点WIFI高质量覆盖,完善公益场馆游客登记系统建设,优化老人、团队快速入园入馆流程,整合游客中心对外服务热线,完善三丘田游客中心等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品质。落实安全旅游,先后11次开展民营景点常态化安全检查,切实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网格督导机制,对实际问题滚动督办,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三、推进治理水平提升
  完善市政设施配套,推进三个临时停泊点修缮排险及大德记栈桥重建。坚持保护风貌、改善民生相结合,引导岛内房屋修缮改造、新建设施与岛内历史环境特征相协调。召开老旧小区及文明创建围墙提升改造专家评审,开展4批次78处公房整治。常态化开展市容专项治理,加大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共开展各类整治500余起,查处各类违法建设40余起,拆除面积1000余平方米。修订《鼓浪屿失信联合惩戒实施细则》,今年以来列入惩戒名单24人,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安全执法检查22次、联合检查23次,进一步夯实“平安之岛”根基。
  完善民生服务业态,引进安德鲁森、向阳坊等平价民生项目,提供17处公房非住宅作为民生类用房。落实危房抢险救灾值班中心24小时值班,做好台风、在建工地、危房点应急响应,落实预防措施,保障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内厝澳路周转房实施第二期整治提升工程,增加生活配套设施,改善周转居住条件,解决承租户临时周转难题,提高周转房利用率。
  落实《鼓浪屿绿化提升策划规划(暨绿化设计导则)》工作要求,推进鼓浪屿重兴三和宫摩崖石刻等重要节点绿化景观提升。开展鼓浪屿庭院绿化提升工作,免费为驻岛单位和社区居民发放三角梅、炮仗花等植物种苗1632株,促进全岛公共区域和庭院绿化美化提升。完善龙山洞景观提升工作,设计“百年光影”“琴岛艺术”“万国建筑”“名人故事”四个主题,对鼓浪屿历史照片、音乐文化、历史建筑及名人进行展示。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郭阿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