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应
厦门地区电网以500千伏电网为主干,±320千伏柔性直流为辅,220千伏多环互联和110千伏辐射型网络相协调的电网架构。地区重要电源点主要在岛外,由500千伏变厦门变、海沧变、东岗变、金辉变以及500千伏汀溪抽蓄电厂、220千伏嵩屿电厂和新店燃气电厂组成。岛内主要通过4条跨海通道交直流并济供电(6回220千伏交流线路,2回±320千伏柔性直流线路)。地区总装机容量370万千伏安,其中,500千公用并网电厂1座,为汀溪抽蓄电厂(2×35万千瓦);220千伏公用并网电厂2座,为嵩屿燃煤电厂(4×30万千瓦)和新店燃气电厂(2×39.3万千瓦)。变电站总容量3258.2万千伏安;输电线路366条、长度2393.8公里。10千伏系统方面,厦门岛内以电缆环网为主,绝缘化率100%、缆化率98.5%;岛外为电缆、架空混合接线,多分段、多联络,绝缘化率100%、缆化率80.5%;全市供电可靠率99.9%,连续五年居全国50个主要城市第一梯队。
全市用电客户173.3万户;全社会用电量360.73亿千瓦时,排名全省第三,比上年增长7.4%,增速排名全省第四。产业用电方面,第一产业用电1.34亿千瓦时,下降2.0%;第二产业用电174.68亿千瓦时,增长4.8%;第三产业用电105.55亿千瓦时,增长13.5%;居民生活用电79.16亿千瓦时,增长5.8%。行业用电方面,工业用电量170.37亿千瓦时,增长5.1%,增速排名全省第五。用电量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全力服务特区发展。高质量承办能源电力行业规格最高、极具影响力的亚太电协大会。服务两岸融合发展,投产厦金电力联网大陆侧重要电源点望嶝、迎宾变。以“快接电”保障厦门时代、海辰储能等重大产业项目早投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超前部署、有力防抗多轮强台风和极端强降雨,“杜苏芮”台风后仅用14个小时恢复全市所有用户供电。贯彻厦门城市更新行动要求,高标落实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启动55个、完成29个整村电力提升改造,整治缆线267公里。高标准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服务乡村振兴,落地投资1.1亿元,扎实推进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建成7个“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电力保供扎实落地。提前投运迎峰度夏电网急需工程440项,成功应对全市最高电力负荷五创历史新高考验。扎实开展防范大电网安全事故专项行动;“先降后控”六级及以上电网风险31项。输变配故障停运率分别下降62.8%、67.4%、11.6%。深入推进运抢一体化,抢修驻点增至19个,平均复电时长下降34.4%。圆满完成海峡论坛、“9·8”投洽会等重要保电85项。
低碳转型探路先行。高标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市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高能级配电网,全省唯一入选国网城市智慧配电网示范;成体系落地两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223个。与市政府共建研究院,明确“本院+分院”运作模式。全省首家上线虚拟电厂平台,汇聚各类源荷储资源42.2万千瓦。促成市政府出台碳效益挂钩贷款政策;技术创新基金帮助低碳转型企业获低息融资2.7亿元,带动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配合投运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过半、保持全额消纳,接入光伏等新能源增长56.7%。
电网发展提质提速。500千伏厦北变和东岗变扩建初步列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完成电力进岛第二通道架空线路入海缆化;“土建先建”项目取得概算批复12个、竣工2个;开工14个、投产14个输变电工程;西滨变获评国网标杆工程。配网“三率”全省率先达100%;1个项目获国网百佳工程。全省率先单轨运行新一代集控系统;将平台数据纳入研判模型,实现防外破等45类工单全流程业务驱动。建成网格化无人机示范区7个,实现故障特巡等4类场景自主闭环管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全国营商环境现场会调研迎检,“获得电力”指标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全面落实厦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国网首创政务终端“跨省通办”。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创新推出“过户+增容”等6项业务,创新“开办企业+用电申请”联办、水电气讯“联合勘查”“联合缴费”服务。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陈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