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


  一、市政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道路路网更加优化。2023年,完成年度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0公里和打通19条“断头路”,城市道路数质量配比优化合理,全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超8.03公里/平方公里。
  慢行系统品质稳步提升。全方位推动慢行系统建设,2023年1月8日,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二期正式开放通行并全线贯通,成为高颜值厦门的新名片。累计建成健康步道里程达289公里,接待市民游客5936万人次,满足多元化出行要求。厦门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林海线)获评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厦门市山海无障碍健康步道林海线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案例”。
  管廊建设体系更趋完善。2023年,全市累计共建缆线管廊总计约320公里,入廊管线超1300公里。其中,2023年,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0公里,投用干支线综合管廊约95公里。
  排水防涝能力稳步提高。全年新建改造雨水管网35公里,全市排水设施运行正常、排水通畅,有效防御“杜苏芮”等台风暴雨袭击,市政公共区域未出现严重积涝,台风期间产生的8个积涝点位全部整治完成。
  市政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开展窨井盖、路灯、高空挂件、道路空洞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落实桥梁日常巡查与结构性检测、雨水管网定期清淤等制度,制定《福建省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厦门市城市道路开口(含临时)设置指引》《厦门市窨井施工与管养技术导则》等14项规范。
  二、市容环卫水平大幅提升
  垃圾分类持续领跑全国。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历次考评中连续23季度位列第一档第1名。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超98%,回收利用率超52%,生活垃圾焚烧能力比为74%,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四类垃圾均实现直运。全市共完成200座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建设工作,创建2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40个督导模式优化提升专项试点小区。
  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于2023年9月实现竣工验收,为全市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5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7900吨/日。
  海上保洁实现近海域全覆盖。2023年起,海上环卫站将翔安大嶝岛附近海域及海沧厦漳大桥至新阳大桥附近约50平方公里海域纳入保洁范围,真正实现厦门近岸海域230平方公里日常保洁全覆盖。2023年4月,厦门“四化”(即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海漂垃圾治理机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地方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三、公园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园林景观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养眼养脚又养心”的园林绿地建设,新增或改造提升园林绿地404.6公顷,完成立体绿化建设26处,新增或改造绿道57.1公里。在重要节假日和活动日,选取全市主次干道、重要节点和公园重要点位,采用绿雕、花坛、花境、草花更换等形式营造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
  义务植树活动成功开展。组织2023年义务植树节系列活动,同安区莲花镇和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分别获得省级森林乡镇和‘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全年完成应尽义务植树348万人次,折算植树任务1245.83万株,绿水青山成为厦门的亮丽底色。
  公园建设不断推进。结合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等工作,持续打造精品公园、实施“口袋公园”建设,方便群众就近游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完成26处“口袋公园”建设,打造铁路文化公园、石头皮山公园等6个精品公园;完成新增或改造提升郊野公园102公顷;全市25个公园绿地完成41个健身设施项目建设及9处公园跑步道。开放园博苑等13个公园绿地、20个试点区域。
  四、水环境治理成效凸显
  供水保障平稳有序。加快推动海沧水厂三期、翔安北水厂一期等项目建设,海沧水厂三期已具备通水条件,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全市供水能力提升至250.35万吨/日。加快推进高殿水厂拆建腾地及深度处理、西山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建设工作,西山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计划于2024年投入使用。2023年累计完成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9.78公里。2023年完成集美岩内村、海沧石塘村等12个自然村进村入户改造工程,进一步保障农村地区供水水质安全。
  污水治理提速推进。2023年建成通水澳头二期第二阶段、前场二期等2座污水处理厂,全市大型集中污水处理能力增至211.5万吨/日,超过实际最高日供水量,满足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需求。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42公里,全面推动五缘湾湾顶调蓄池建设。全市累计完成正本清源改造面积304.2平方公里。
  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坚持落实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排水智慧化管理、排水许可管理制度等机制。2023年新增300余个小区移交专业排水公司管养,完成智慧污水监管平台一阶段建设,基本实现全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数字化、信息化监督管理。印发《城市、农村污水行业考评办法》《污水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并将考评分数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河湖长制考核,压实相关单位责任。
  筼筜湖第五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字治湖方针,攻坚完成筼筜湖第五期综合治理,主要实施37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的雨污分流和正本清源工作,加强污水调度能力建设,建成南湖公园西园调蓄池、筼筜污水厂调节池等调蓄池项目;开展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清淤约83万立方米,有效消除筼筜湖内源污染;建设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工程,筼筜湖排洪能力由40立方米/秒提高至90立方米/秒,达50年一遇标准。在白鹭洲东公园新建“筼筜故事馆”,与“筼筜书院”形成景点群落。
  五、城市供气保障明显增强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结合燃气安全形势,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集中整治提升行动和全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燃气管理行业检查、考评、演练等制度,配套建立调度通报、督导评估、督办交办、警示建议、约谈执法、信息共享等机制,检查企业2.26万家,发现并整改隐患2180个,燃气警情数量同比下降39%。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天然气管道80公里,新增管道用户2万户,完成50公里老旧燃气管道改造更新;实施“瓶改管”片区11个,改造餐饮用户600家;持续推进燃气场站建设,新建1座瓶装燃气供应站。
  六、林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超额完成省级造林任务。积极组织各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2023全市完成植树造林3764亩,完成森林抚育16148亩,完成封山育林7445亩。
  积极探索推进国有林场建设。通过抓好森林资源培育,对未成林造林地进行抚育和补植,并做好森林生态修复、林分改造及退果还林,强化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一场一景”建设,厦门坂头国有防护林场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花卉林业产业新突破。棠潮园艺暨班纳利中国育种中心项目二期已建成智能玻璃母本温室1.39万平方米;和鸣花卉蝴蝶兰育种创新园项目已建成研发温室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2023厦门国际花卉新品种展,吸引来自国内外的70余家企业、科研单位,携1000余个新优品种参展,近5万名观众线上观摩展会,接纳总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并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与消费。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谭雪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