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口


  2023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55.37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货物吞吐量2.2亿吨,增长0.4%;水运周转量3142.93亿吨公里,增长8.1%。厦门市船舶运力规模首破500万载重吨,达526.35万载重吨,增长18.2%。全年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2.99亿元,超年度计划1.19亿元。厦门港在“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连续五年名列前茅。
  开放交流强辐射。持续扩容港口“朋友圈”,先后与科特迪瓦阿比让港、泰国廉差邦港、新加坡港缔结友好港关系,厦门港友好港增至17个。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175条(其中外贸航线133条),通达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个港口。其中,“一带一路”航线86条,途经25个沿线国家的56个港口;RCEP航线91条,覆盖10个成员国的57个港口。
  多措并举强增长。吸引内贸龙头航运企业做大厦门港内贸中转业务,全年内贸中转量完成154.8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5.7%。积极争取南昌铁路局集团支持,通过增开班列、下调运价和推出订制化服务,海铁联运大幅增长,全年运量首破10万标箱,增长53.1%。新开电商快线5条,完成跨境电商6.3万标箱,增长5倍多。“探索‘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新模式”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规划研究相继落地。完成《厦门港区功能提升及临港片区规划》并通过市规委会审议,规划范围由原规划港区24平方公里扩大至38平方公里,研究范围扩大至57平方公里。推动《厦门市游艇码头布局规划及项目策划》编制,弥补厦门湾海上旅游休闲活动规划短板。推动《厦门港总体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已完成环评意见落实情况和区域生态环境回顾分析。完成《厦门港智慧港口高质量发展规划》及《规划实施方案》编制,为智慧厦门港建设提供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翔安港区1—5#集装箱泊位工程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已取得岸线使用、珍稀物种及栖息地影响论证等批复,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古雷港区2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使用港口深水岸线获批。古雷南15—19#泊位工程获全国水运工程最高荣誉—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推动厦门港船舶修造基地、后石港区大型散货泊位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远海码头铁路专用线和海沧港区22—24#泊位建设。海沧沧江路快速通道通车,海沧南大道等3条集疏运道路开工建设,加快打通港区公路网“大动脉”。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持续织密航线网络,“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总数116条,厦门港命名航线运输集装箱242万标箱。第五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20家。“加快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被纳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创新推动‘丝路海运’品牌建设”入选交通运输部“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十大典型案例。
  积极服务两岸融合。保障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稳健复航,全年运营近4000航次,运送旅客71.65万人次,累计客运量突破2000万人次,占福建省两岸“小三通”客运量的九成。创新“场站+码头+航线”联动模式,搭建对台海运快件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对台海运快件集散中心。全年共运行厦金“小三通”海运快件622航次,运送快件2.83万标箱,比上年增长4倍。东山5000吨级对台客货码头完成竣工验收并投用。
  水路客运提质增效。《厦门市水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全面实施。按照“国企主导、统筹开发、全面整合”的思路,指导邮轮母港集团整合民营海上游航商,统筹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营,并与厦门轮船公司达成管理、服务、销售等“六统一”联合经营。升级海上旅游客运综合服务平台,推出海上游“屿见系列”精品主题航线,上线“屿见厦门”智选平台,构建港航文旅服务生态圈。邮轮中心新航站楼竣工,有力提升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基础设施,着力建成集邮轮枢纽、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邮轮母港新地标。强化引轮聚客,促成“蓝梦之星”号邮轮在厦推出自国内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后的首条“海丝”航线。全年接待国内沿海游轮、国际邮轮共17艘次,旅客吞吐量2.3万人次。
  创新驱动纵深推进。厦门港高品质邮轮码头及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升试点项目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首批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管理试点,推进海峡西岸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建设。推动现代码头取得福建省首张散货码头“电池供电车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开辟省内首条新能源汽车“包装散运”新路径,厦门市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量超8.5万辆,占全省的85%。“创新航道港池统一维护机制”作为全国首创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第20批创新举措。
  营商服务持续优化。实现无差别综合窗口和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窗通办”。“优化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助推厦门港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被厦门市推广。“港航信易贷”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信易+’应用典型案例”和交通运输部法治建设典型做法,全年为16家港航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授信3.92亿元。与厦门海事局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全国首家“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强化航道养护管理,厦门湾内航道通航保证率、海沧航道设计通航水深保证率均达100%,全年航道安全畅通。
  着力激发智慧动能。推动生成厦门港数字航运综合保障服务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等7个智慧港口项目。海润码头全面完成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第20批创新举措。远海码头集装箱水平运输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海天码头智能化改造项目纳入厦门市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海润码头荣膺首批四星级“中国智慧港口”称号。
  持续释放绿色潜力。加大岸电建设和使用力度,邮轮中心第二套岸电系统建成投用,国际邮轮岸电使用频率领先国内邮轮港口;五类专业化码头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3%,船舶靠港使用岸电487.4万度。集装箱码头集团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实现厦门市集装箱码头“亚太绿色港口”称号全覆盖。
  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突出企业自查自改和部门精准执法,纵深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加强港口作业综合安全风险研判,分级制定重点关注风险点位清单,进一步深化细化重大风险清单及管控措施,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网络安全事故。
(厦门市港口管理局 周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