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业
2023年,厦门市渔业总产值(含一二三产)62.70亿元,其中,捕捞产值5.08亿元,养殖产值2.06亿元,种苗产值0.4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5.89万吨,其中水产养殖1.13万吨,捕捞产量4.76万吨。生产水产种苗67亿单位。水产加工量5.83万吨,加工产值11.92亿元。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总交易量20.81万吨,交易额101.93亿元。全市有渔业乡7个,渔业村4个,渔业户6316户,渔业人口17330人,渔业从业人员9374人,其中,专业从业人员5782人,兼业从业人员2215人,临时从业人员1377人。
推动远洋渔业有序发展。至年末,厦门市远洋渔业企业达5家,远洋作业渔船共54艘。全市全年远洋渔业捕捞总产量4.52万吨,产值近4.8亿元,自捕远洋水产品回运厦门2.42万吨。
推进水产种苗业与标准化建设。开展厦门都市水产种业园规划建设,建成厦门水产种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厦门百利龙程(同安石浔)仔虾繁育产业园(一期)投产运营。支持开发凡纳滨对虾、绿盘鲍、皱纹盘鲍等特色优势种苗,推动新品种研发,新品种绿盘鲍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3年主导品种。
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养殖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百姓餐桌水产品安全。2023年,共完成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1355批次,迎接农业农村部流通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合格率为100%。
开展渔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充分利用在厦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组织“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观赏水族政策补助”等5期为民办实事渔民培训,培训渔民177人次。组织落实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绿色发展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
强化渔业资源修复与保护。组织开展“6·6全国放鱼日”“6·8全国海洋宣传日”专场和厦金海域增殖放流活动等5批次,共放流鱼虾苗4.69亿尾。进一步加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建设,2023年,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获批“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减灾案例》入选“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 傅以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