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23年翔安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7.17亿元,比上年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财政总收入115.11亿元,增长16.9%;区级财政收入31.48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52亿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61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16元,增长5.5%。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8项指标增速居全市第一,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市唯一上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并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等多项荣誉。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扎实构建“4+3+3”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稳健增长,百亿投资项目天马8.6代全面封顶,中创新航三期、亿联科技等138个项目开竣工。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全省首个省级海洋高新产业园揭牌动建,太古翔安基地结构封顶。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鹭燕总部、英裕酒店等高能级项目落地,新增2家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市场信心有效提振。出台“提振市场信心22条”等配套政策,为8万家市场主体降本减负13.2亿元,新增商事主体1.4万户、入统“四上”企业156家、增资扩产项目103个,新出让产业用地18宗、连续两年占全市总量一半。大力发展文旅消费,成功举办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女足奥运预选赛、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活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等景点火热出圈,接待游客人次增长30.7%。
投资建设稳步扩大。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新策划亿元以上项目154个、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4亿元、总量全市第二。强化用地保障,土地征收7265亩、占全市一半,房屋征收35.6万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二,45天完成庄垵千亩土地征收、60天完成何垄整村搬迁,综合处置低效用地6130亩、盘活闲置厂房楼宇9万平方米,有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科技创新动能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5%,科学城Ⅱ号孵化器动建,嘉庚创新实验室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百千瓦级PEM制氢装备入选国家首台(套)装备清单,翔安创新实验室获批建设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引育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618名,6家企业获厦门市科学技术奖。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办建区二十年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等区级活动,新增签约项目139个、总投资135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务服务“免证办”“小区办”等模式,“免证办”服务获评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益企服务”深受好评,率先全市成立区金融服务中心,7家企业上榜厦门市百强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持续走深。改革热度指数居全市第二,10余项改革举措获省级以上部门媒体刊载,全市率先实现首个100%房票补偿整村搬迁,谋划承接综合改革事项44个。对台合作取得实效,全市率先设立台青社区融合公寓、惠台金融服务中心,新增57家台资企业、2家市级对台民间交流基地,接待各层级参访3000余人次,3个项目入选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重大片区取得突破。新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工程全面展开,机务维修、空管货运等通航配套加速实施。全省最大体育会展场馆—奥体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开馆投用,片区交通市政、酒店住宅等接续投建。翔南片区正式动建,翔业、火炬、市政等市属产业集团齐聚落地。同翔高新城产城加速融合,片区产值突破200亿元。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携手天津大学开展乡村振兴“12个一”行动,新增4个省级美丽休闲镇村,全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翔安召开。开展全域村庄环境“六七八”整治,房前屋后更加干净整洁有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成高标准农田1660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城区配套再获提升。第三东通道开工动建,翔安大桥、溪东大桥全面通车,民安大道、舫山北路等“断头路”成功打通堵点,新增城乡道路里程26公里,新改建给排水、燃气、综合管廊等管道53公里,建成区正本清源改造完成83%,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至7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域覆盖。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全面推行“大市政”机制,清整固体废弃物24万立方米,拆除“两违”137万平方米。下大力气改造提升一批城中村、老旧小区,洋唐安居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新增园林绿地25公顷、慢行步道10公里。空气质量优良率99.2%,主要断面稳定保持Ⅲ类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居全省第二。
公共服务扩容提质。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1.5万个,落地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校、上海师范大学合作校。新增医疗机构45家,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实现辖区零的突破,市第五医院、厦大翔安医院双双入围“省单医院100强”。新改建公共体育设施3.6万平方米,举办各类文体活动700余场。
民生保障持续完善。全面完成47项各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发放稳就业补助85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9.9%。全市首创社会救助流动驿站,为困难群众发放补助1.4亿元,为辖区群众投保1050万元,为老弱妇幼、退役军人、骑手小哥等建设服务设施130处。会展嘉园全面返迁,珩边居住区、东园公寓一期竣工,审批农村宅基地3325宗、增长29.5%。
风险防范化解有力。生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下降20%、30%,刑事、电诈等各类警情降幅均超20%,有力抵御“杜苏芮”等14轮台风暴雨侵袭。化解各类积案难件、矛盾纠纷近2万件,为群众挽回损失3.4亿元,信访事项一次性办结率居全市第一,扫黑除恶好评率位列全省第五。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风险安全可控,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翔安区政府办 李伟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