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23年,湖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6万元,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14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9.94亿元,下降4.9%;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24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1.01亿元,下降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16亿元,增长3.1%。实际使用外资0.75亿美元。财政总收入288.12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9.46亿元。
  产业发展企稳向好。培育千亿产业集群1个,百亿产业集群2个。亿联网络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交通物流营业收入、批发零售销售额、房地产销售面积、建筑业产值均占全市超四分之一。国贸、象屿、厦航入选全国供应链示范企业。新增市级总部企业1家、成长型总部企业3家。新增影视企业95家,全国首个以闽南文化为基础的文旅商综合体“屿见时光”项目启动。新天地商业综合体顺利开业。“湖里魅力购”品牌效应凸显,投入近2000万元拉动消费超13亿元。
  科技赋能持续深化。落实创新引领工程和产业倍增计划,兑现资金2.2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21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42家,企业技术中心增至30个,重点实验室增至17个,研发机构增至7家。立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21个,带动科研投入2.2亿元。联合嘉庚实验室共建科创产业加速器,落地桑若钙钛矿光伏研发及中试等科创项目。建设全省首个“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育基地。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坚持大招商、大员招商,滚动生成“三促”招商项目251个,总投资890亿元,招商项目落地率达80%。引入中国通用、中国航天等5个央企项目和百威等4个世界500强项目。德尔等4个“研发+总部+委外制造”项目投入运营,省级重大签约项目数居全市第一。102个新落地重点企业税收超11.5亿元。各类商事主体28.9万户,增长21.2%,数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11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占全市的三分之一。3家企业获厦门市质量奖,数量居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策划谋划项目392个,总投资约2740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进入全省项目工作综合考评县(区)前10。优化“七办”联动机制,168项建设项目审批实现“日清日结”,分别压缩前期、工期超20%、10%。122个项目顺利开工,超50%重点项目提前开竣工。6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1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4%。
  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出台产业政策60条、“一企一策”17个,兑现各类扶持16亿元。提供“无偿、短期”应急还贷资金9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超3亿元。率先建立“2+2+N”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服务体系,创新“帮代办”“码上办”等服务,新开设24小时融资服务热线,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获中央深改办推广,“亲清一家人”平台获全国数字政府优秀创新案例。推出45项“一件事”集成套餐,241个涉企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总办理时限压缩14个工作日。打造全省首个“三位一体”企业合规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直播带策”,抽调500名企服专员服务对接2096家“9+1+N”清单企业和项目。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城市更新更具韧性。连续两年召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招商大会,累计推介77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高质量推进空间梳理“四打通”,拆除2566处、16.6万平方米。“两改造三提升”缆线综合整治和散租统管“六统一”模式,成为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示范样本。新开工碧海嘉园等3个安置房项目,新增房源4492套,下忠等4个安置房项目竣工,浦东花园等3个安置房完成返迁。
  城市管理更具智慧。“城市大脑”实现市、区16个平台互联互通,受理派发事件76.7万余件,办结率达99.8%,城市“智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开发智慧城中村管理服务平台,近邻小程序服务居民33.2万次。“360”两违管控机制在全市推广,拆除“两违”29万平方米。打造12条示范街,率先完成19个农贸市场改造。推行道路“网格+街长”管理新模式,366条市政道路卫生管理全覆盖。环卫综合考评连续3个季度居全市第一。
  城市环境更为宜居。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空气优良率99.7%。完成62平方公里排污溯源排查和45平方公里正本清源。建成23公里环岛慢行系统、5处立体绿化项目及5个口袋公园,新开放石头皮山等2处综合性公园,提升绿地约20公顷。打通钟智西三路等3条断头路。象屿综保区成为全国首个零碳综保区并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科华数据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扬尘监管系统入选省级生态云平台应用典型案例,盛德东南低碳园区成为全市首个“三星园”。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墩上学校等10个项目,完成金尚中学等37所校园、56个修缮改造项目。开办幼儿园5所、新增公办学位1440个,扩增公办小学班级27个、学位1215个。近5年首次实现积分入学100%覆盖。中考学业评估排名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色课后服务全覆盖。举办1500余场文体活动,新增16家图书流通点。策划生成113个全民健身项目,建成投用81个全民健身场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者食堂、助餐点服务范围全覆盖,街道照料中心密度全市最高,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80张,蝉联全市第一。启动区公共卫生综合楼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市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市首个区级临时性救助站,累计发放低保、残疾人等补贴及保障性租赁房租金补助5405万元,惠及家庭3.3万户次。湖里创新园入选全国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成立全市首个“区劳动关系权益保障中心”。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健全网格员激励机制,评选金牌及优秀网格员100名。高级社工增至6人,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全省的四分之一。智慧社区、智慧网格获全国治理创新案例,五缘湾涉海资源利用管理服务机制体制入选全省首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案例。成立物业行业协会,开具全市首单物业管理领域行政处罚书。创新“公证+”警调联动多元化解模式,打造“区智慧矫正中心”,调处矛盾纠纷8394件,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
  安全稳定态势良好。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出台生产安全事故“一盘棋”响应、基层消防安全网格管理等13项制度,完成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及17个易涝点、20座主要山体“一点一案”建设。改造、新建燃气管道6.5公里,城中村燃气灶具不合格率下降55%。完成3轮1.77万栋次房屋安全全覆盖排查,开展394栋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隐患排查整治。“智慧安防”小区对接率居全市第一。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口)2.66万个。刑事警情下降14.8%。
(湖里区政府办 蔡培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