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概况


  2023年,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获“优秀”等次,在省委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中荣获全省第一名。厦门市常态长效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文明办肯定。
  一、加强示范引领,筑牢道德高地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和礼遇帮扶,举办“德耀八闽 文明有福”2022年度“福建好人榜”发布活动暨第九届厦门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和“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个社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涌现出省道德模范2人、“福建好人”10人、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4个、省“新时代好少年”2人、五星级志愿者5名,评选市级三、四星级志愿者300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20位、第三届“新乡贤”10人。大力宣传道德典范先进事迹,在厦门晚报开设“寻找身边好人 致敬道德模范”专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广泛弘扬践行。
  二、立足常态长效,深化文明创建
  以机制创新激发创建活力,推进“5+3”专项整治行动,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全年共开展11轮“四查合一”和文明城市月测评。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组织指导1000多个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非公组织单位、社区、景区)对标创建,分系统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培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海沧区成为首批省级“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区”。深化文明家庭创建,联合市妇联开展2023年度厦门市“最美家庭”评选,评出最美家庭210户。
  三、广泛搭建平台,弘扬文明新风
  以“同心创建文明城市 携手呵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文明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五进”活动204场。以“烟头不落地 厦门更美丽”为主题,举办2023年厦门市第九个文明行为示范月活动,开展“烟头清零”行动5000余场,“烟头不落地”厦门树洞参与话题累计阅读量超230万,“你眼中的文明厦门”展播活动全网阅读播放量超1亿次。联合市交警支队每季评选100名“好骑手”,拍摄制作《文明厦门你我他》节目大力宣传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文明风尚。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举办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举办“文明鹭岛·点赞厦门”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七季活动,助推市民群众的文明自觉,全网曝光点阅量超200万。持续推动公益广告提升行动,设计制作百余幅原创公益广告,制发《2023公益广告优秀作品集》,弘扬新风正气,提升市民文明意识。
  四、汇聚向善流量,推进网络文明
  2023年7月,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厦举办,市委文明办协助中央文明办、省委文明办成功承办互联网与文明创建分论坛。策划开展“文明在身边”“小小身影 大大力量”等8场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文明寻访团进社区等12场网上直播活动,吸引超900万网友关注、传播。运用网络讲好文明故事,传播文明声音,先后有155篇宣传文章被中国文明网、福建文明风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采用刊发。厦门文明网被中央文明办评为2022年度“优秀地方文明网站”,并荣获首届福建省“十大文明网站”。
  五、建好实践阵地,推动融合发展
  组织593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与全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12个,推动各条线资源力量有效融入厦门文明实践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通共进。积极推广市精神文明建设智慧平台,深入各区组织专题系统培训,日常开展系统答疑6600多人次,累计发布活动2万多场。推动文明实践与老年教育、法治建设融合发展,在全市建设老年大学教学点579个,吸引近24万人次老年学员参与;组织207名公益法律顾问进驻542个文明实践站,累计开展普法活动115场次,提供法律咨询3500多人次。全市6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常态化开展主流价值践行、优质文化供给、服务惠民暖心等行动,全年累计开展活动近8万场,受众约240万人次。
  六、完善保障措施,助推志愿服务
  持续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实施,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连续七年为全市注册志愿者购买保险,免除志愿者后顾之忧。举办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出30个优秀项目。全市108万名注册志愿者,700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在助老扶幼、生态环保、文明劝导等多个领域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曙光、蓝天两支救援队在土耳其的救援行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七、坚持立德树人,优化成长环境
  强化教育引导,重点组织好清明祭英烈、六一学习雷锋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七一“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十一“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等四项集中活动,全市师生及家长书写寄语40多万条。开展6场区级“童心向党 强国有我”歌咏展演活动,线上展播播放总量超10万人次。组织2023年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举办以“青春建功新时代,博雅强国向未来”为主题的第38届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夏令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公益巡讲205场,超2.7万人受益。组织开展2023年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行动,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实践阵地建设,积极推进“一宫一品”建设,组织开展“百校结百村”共建活动,打造厦门市第五批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站6个。强化文明校园创建动态监管,在媒体开展文明校园巡礼专题报道,持续扩大文明校园社会影响。
  八、践行为民宗旨,打造特色品牌
  积极推动开展“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践行活动,市纪委监委“清风传家”志愿服务基地等3个项目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点。深化拓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海沧区入选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班制度试点区,6个文明实践项目入选省“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12个项目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获奖。深入推进“爱心厦门”建设,确定“爱心餐饮店”66家,全年累计帮扶临时困难群众6898人次;建成“爱心屋”48家,安置残疾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属)113人;实施“圆梦助学”和“雨露育青苗”项目,为4841人次困难学子发放生活补助金近500万元,向2240名孤困儿童发放结对帮扶款560万元;开展“爱心结对”,全市4100多个基层党组织、840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结对,慰问金额达4000万元。
(厦门市委文明办 韩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