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发展概况


  一、对外贸易
  2023年,全市进出口9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4474.5亿元,下降3.9%,进口4995.9亿元,增长9.4%。在计划单列市中,外贸规模低于深圳、宁波,规模、增速均排名第3。在15座同类型城市中,外贸规模排名第4,进出口增速排名第8。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增长较快。2023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7076亿元,增长4.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下同)74.7%。其中出口2878亿元,下降3.9%;进口4198亿元,增长11.8%。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352.1亿元,增长4.5%,占比14.3%。其中,出口889.1亿元,基本持平;进口463亿元,增长15.6%。以外资生产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进出口1025.6亿元,下降11.4%,占比10.8%,其中,出口699.1亿元,下降7.9%;进口326.5亿元,下降18.2%。
  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拉动作用。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4316.2亿元,增长16.4%,占比45.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30.7亿元,增长8.2%;进口1685.5亿元,增长31.8%。国有企业进出口3177.7亿元,下降2.5%,占比33.6%,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6.4亿元,下降13%;进口2531.3亿元,增长0.7%。外资企业进出口1974.2亿元,下降12.5%,占比20.8%,下降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96.4亿元,下降19.3%;进口777.8亿元,增长0.7%。
  从市场结构看,对欧盟增长较快。2023年,全市对欧盟进出口1277.4亿元,增长15.4%,占比13.5%;对东盟进出口1725.8亿元,下降5.8%,占比18.2%;对美国进出口1216.3亿元,下降2.4%,占比12.8%;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607.9亿元,增长1.4%;对金砖4国进出口1092.5亿元,增长14.4%;对RCEP国家进出口3156.1亿元,与2022年持平。
  从商品结构看,煤炭、原油和航空器零部件拉动进口增长。2023年,全市进口煤炭665.7亿元,增长52.6%,占进口总值的13.3%;进口原油205.2亿元,增长115.5%,占比4.1%;进口航空器零部件193.5亿元,增长50.8%,占比3.9%;三者合计拉动全市进口增长8.9个百分点。全年,出口机电产品2237.3亿元,增长8.6%,占出口总值的50%,其中锂电池出口404.2亿元,大幅增长199.7%;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104.7亿元,下降16.1%,占比24.7%。
  加强贸工联动。积极拓展新能源、光伏产品、风电和储能等产品出口,全年“新三样”商品出口合计增长1.7倍,高于全国水平。
  加快新业态发展。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36.7亿元,增长65%,其中,二手车出口4.88亿美元,增长4.7倍;飞机融资租赁进口16架,净增货值60亿元。
  强化外贸自主品牌培育。创建外贸自主品牌特色培育机制,已认定111家自主品牌企业,并入选商务部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
  持续推进特色服务出口高质量发展。全年文化贸易额191.0亿元,增长89.3%;航空维修服务出口额115.4亿元,增长50%;数字服务出口额86.4亿元。
  二、对外经济合作发展
  2023年,全市备案境外投资企业项目174个(含增资38个),比上年增长33.8%;总协议投资额16.35亿美元,下降18.1%,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2.62亿美元,下降16.5%。投资主要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末,全市累计备案境外投资项目1536个,分布7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协议投资总额269.5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67.06亿美元。
  2023年,厦门市累计备案非金融类对外实际投资5.7亿美元,下降24.2%,占全省非金融类对外实际投资的20.3%。全市对外劳务新签合同额1.37亿美元,增长31.3%,完成营业额2.87亿美元,下降16.3%,累计外派劳务人员12619人,增长24.4%,期末在外人员11414人,增长9.7%。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845万美元,增长38.4%。
  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强化政策支持,修订新一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扶持企业“走出去”;海丝基金政策性效应和经济效应明显,海丝基金已完成全部5个项目投资任务。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发布各类国别投资指南,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和人员限制政策等信息,举办投资推介活动,搭建相关渠道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化服务。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五外联动”。举办6场“海联会客厅”活动,深入开展“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全年共组织1059家企业赴境外参加展会118场,全力抢订单、拓市场,达成意向金额超60亿元。开展宣讲活动。通过论坛、企业家沙龙、培训班等形式,宣讲我市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事惠企和国际展品便利通关服务等政策措施。
  推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搭建贸易投资渠道。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对话会”,引导推动企业开展双向投资贸易。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金砖优品码”。梳理与金砖国家进出口商品品类,做好赋码基础性工作。依托海外联络点优势资源,举办“新时代中国巴西经贸合作高层论坛”,推动项目合作。
(厦门市商务局 李艺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