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23年,厦门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19亿元,下降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06元,增长5.8%,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是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打造12个乡村振兴精品村,推动新一批30个试点示范村建设,提升打造6条精品示范线路,扎实推动1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和1个实绩突出村创建。二是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下达乡村振兴专项奖补等资金2.65亿元。乡村振兴精品村策划项目57个,完成投资1.99亿元。策划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184个,完成年度投资1.04亿元。三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厦门市探索推动东西部协作新模式等3项创新做法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发文推广。启动闽宁产业园建设,签约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4.8亿元。
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补助等资金4090.24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0万亩、粮食产量2.60万吨,大豆播种面积0.24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74万亩,全面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二是“菜篮子”产品保持稳定。蔬菜播种面积21.31万亩,产量53万吨。2023年年底生猪存栏12.51万头,累计出栏32.45万头。与市外11家生猪养殖基地、27家蔬菜生产基地合作,为全市提供生猪1600头/天、蔬菜700吨/天。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高标准农田11000亩,新增标准化设施农业大棚213.43亩、在建标准化设施农业大棚1200亩。
三、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241亿元,增长6.1%;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选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一是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试点片区稳步推进。加快5个城郊型农业试点片区建设进度,完成3个项目评估论证,加快2个项目招商进度。二是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福建名牌农产品2个、“福农优品”百品榜产品2个,新认定“一村一品”省级专业村2个、市级专业村5个。三是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新建续建现代农业重点项目13个,完成投资4.3亿元。新增现代农业招商签约项目5个,新增到资3.16亿元。四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扶持2023年度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发展项目40个,新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创建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4个,入选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五是厦台农业合作深入推进。举办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意向签约金额41.6亿元。举办2023厦门种业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厦门)种业博览会,意向签约金额6.1亿元。揭牌成立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种业分会。加快建设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新增入驻台资企业7家,策划种业中心二期。
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推进农村房前屋后“乱搭乱盖、乱堆乱放”专项整治工作,清理乱搭乱盖、乱堆乱放房屋3.2万多处,打造房前屋后整治示范村15个。海沧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策划乡村基础设施主要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5.58亿元。策划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18项,完成投资4.41亿元。二是“五个美丽”建设扎实推进。年度完成投资2.03亿元,创建美丽乡村庭院170个、美丽乡村微景观520处、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115个、美丽田园10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14个。4个案例入选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三是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118个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44个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海沧区渐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五、农民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13,缩小0.05。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全市147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66亿元、增长23.1%,村平均收入113.13万元、增长23.1%。三是高素质农民培育高标准推进。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2630人次。举办首届乡村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2个、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40人。下达资金140万元,扶持高校毕业生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家。
六、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
一是种业创新发展提档加速。扶持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发展项目7个,获农业农村部授权蔬菜新品种10个,支持种子种苗企业承担国家花椰菜育种攻关项目和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厦门试验站、厦门市农芯种业研究院。农友种苗再次获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企业,中厦蔬菜被认定为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完成机械作业面积14.18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8.4%,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79.8%。三是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厦门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立项需求批复。揭牌成立厦门市智慧农业产业园,10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签约入驻。新增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2家。2023年“网上年货节”和“双11网购节”,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2亿元,居全省首位。
七、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一是综合改革事项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完善两岸现代都市农业合作机制,促进两岸种子种苗产业集聚”改革,探索建立种质资源快速引进机制。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揭牌成立厦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成交集体经营性资产1165.66万元。开展“小田变大田”试点工作,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扶持农业经营主体29家流转土地2970亩。三是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大专项竞争性分配机制,统筹整合7个领域涉农“大专项”资金3.79亿元。推动21家在厦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成立全省首家“金融支农联盟”,截至2023年年底涉农贷款余额812.06亿元,增长20.6%。
八、农业绿色发展有力推进
一是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2023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8.6%,其中生产环节合格率100%,保持全国前列。翔安区获评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减量化。全市完成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9.36万亩次,推广使用有机肥24万亩次。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11个。全市农药使用量下降4.2%,化肥使用量下降5.0%。三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序开展。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黄德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