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
2022年,厦门市数字经济规模4790亿元,占GDP比重61.5%,增长12.7%。厦门在“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位居全国第20、福建省第1,在全国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评估中位居“数字化新一线城市”梯队。
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成功创评全省首个国家“千兆城市”。5G基站总数10978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0.8个,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标全省第1,网络质量全国领先,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全国率先开展智慧港口、智慧公交、智慧医疗等5G典型应用,累计2个项目入围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专项,10个项目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试点,2个项目入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1个项目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试点。
建成厦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2022年9月30日,厦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投入使用(我省首条快速直达国家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直连高速通道)。2022年末,已接入企业219家,网络平均丢包率降低87.4%,访问时延减少22.5%,更好支撑外向型园区和外向型企业出海发展。
适度超前部署新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全球首个完全基于鲲鹏架构的云化超算中心——厦门鲲鹏超算中心,算力达5400万亿次每秒。
深化提升新融合基础设施。2022年8月,厦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已接入企业576家,标识注册量超3.75亿个,解析总量3270万次。推出5G工业数采、工业码溯源等10余款工业App。星火·链网(厦门)超级节点完成建设部署,初步具备对外服务能力。
二、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持续深化
建成5大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信用、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5大基础数据库,累计汇聚基础数据及各区、各部门业务数据超60亿条。新建疫情防控、教育、金融信用、供水燃气等主题库。
实现政务信息汇聚共享。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实现全市在用政务信息系统(涉密除外)应接尽接。平台累计提供服务接口2011个,支撑多规合一、免申即享、白鹭分等130多个业务应用,日均调用200万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2个案例获评福建省地市公共数据应用十佳优秀案例。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获评“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中国信息协会)。“智慧战疫”入选特区40年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公共数据开放稳步推进。厦门市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以“可用不可见”方式,已开放45个部门5亿多条数据,支撑普惠金融、信易贷等52个应用场景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活动。
三、数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形成四大核心数字产业。形成平板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四大特色产业。2022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3288.5亿元,增长4.3%。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业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增长17.8%。
具体来看,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产值1498亿元,现已形成覆盖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为国家光电产业集群试点、全球触控屏组最大研发和生产基地。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实现产值1216亿元。主要以戴尔、浪潮、神码为龙头,目前已涵盖整机制造、电子元器件、外部设备、IT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整机品牌具有全球影响力。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329.5亿元,加速产业布局和垂直领域整合,初步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应用的产业链,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规模全省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2022年3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全省5家),34家企业入围福建省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50强,118家企业入围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名录。在信息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移动互联网、数字文创等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新兴数字产业加速发展。落地全国首个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围绕鸿蒙生态开展应用适配、人才培养,目前已发展10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打造了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典型应用,与本地1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培养鸿蒙工程师。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出台元宇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国内首个元宇宙产业博览会,全市现有元宇宙生态企业近100家,涵盖XR(VR/AR/MR)、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人等软件信息领域。
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
制造业方面。2022年新增4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占全省40%;新增2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开展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能力诊断评估,制定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指南,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市建成16座数字化样板工厂(车间),超过5000家企业上云。厦门市五次获评工信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上线“厦门市产业数字化元宇宙超市”,已汇总备案各类服务商110家,典型示范案例63个。征集发布46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及98项数字化产品。聚焦厦门“4+4+6”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持续开展产业数字化需求梳理和技术挖掘,推出了金牌厨柜、宏发电声、大博医疗等55个典型应用场景。
标杆培育成效明显。2022年,4家企业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居全省及全国15个同类城市首位;4家企业6个场景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居全省第2、同类城市第3。累计拥有国家级各类试点示范63个,省级各类试点243个,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等。
五、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
电子政务基础支撑“五统一”。按照“统建共享”思路,全市基本形成“统一政务网络、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政府网站、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安全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支撑体系。
一批典型应用成效明显。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涌现出“i厦门”市民服务平台、城市公共安全平台、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慧企云”政企协同服务平台、火炬政策兑现智能审批系统等一批典型应用。全市超90%事项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办件量超60%,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发改委)。入选国家首批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试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城市大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出台《厦门市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促进政府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2022—2025年)》。城市大脑首批应用场景初见成效,“免申即享”“数看厦门”“信用就医”等首批应用场景初见成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核心平台上线试运行;市域治理“一网统管”作为央企招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政务办公“一网协同”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厦门市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位列重点城市“优秀级”。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蓝伊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