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


  一、市政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道路路网更加优化。完成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0公里指标和16条“断头路”打通任务,全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厦门与深圳、成都位列全国前三位。
  慢行系统品质稳步提升。完成健康步道建设约229公里,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二期主线已基本完工、并将于2023年1月8日开放通行;完成钟宅路主干道样板示范路建设。
  管廊建设体系更趋完善。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5公里,投用干支线综合管廊约80公里,全市缆线管廊总共约290公里,入廊管线超1150公里。
  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提高。持续推进“十四五”排水防涝规划及项目工程、易涝点整改的工作落实;完成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0公里,全市排水设施功能基本运行正常、排水通畅。
  市政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实施井盖、人行道、桥梁等三大“百日攻坚”排查整治行动,落实道路空洞检测、桥梁结构定检、雨水管网定期清淤等制度。
  二、市容环卫水平大幅提升
  垃圾分类持续领跑全国。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7.0%,准确率达85.0%以上,垃圾日产量增长率下降至3.0%以下,人均垃圾日产量下降至0.95千克。在住建部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通报中,厦门市连续18季度位列大城市第一档第一名。全市共完成200座垃圾屋(亭)建设工作;创建2个省级示范区、39个样板片区和30个最美投放点。
  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建成生物质资源再生一期、东部填埋场二期及海沧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年日焚烧能力达4350吨、厨余处理500吨、餐厨900吨、低值可回收物50吨。
  市容环卫面貌焕然一新。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开展乱扔大垃圾不文明行为联合整治、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有效提升市容市貌;持续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积极推进全市农村公厕新建改造,岛外四区完成新建改造农村公厕57座,基本完成“十四五”期间农村公厕改造提升任务;对全市180平方公里海域常态化保洁,海漂垃圾分布密度持续下降。
  三、公园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环境持续美化。扎实推进“养眼养脚又养心”的公园绿地建设,新增或改造提升园林绿地42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47公顷),完成立体绿化建设35处、新增或改造绿道61公里、新增或改造提升郊野公园112公顷;在重要节假日和活动日,选取全市主次干道、重要节点和公园重要点位,布置营造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累计打造27座绿雕,使用310万株时令花卉,4.7万盆三角梅;成功举办2022年植树节系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375.1万人次,折算植树1237.3万株。
  保护发展齐头并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双随机”抽查,共抽查180株古树;安排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市财政每年按照500元/株·年的标准,各区配套相应保护经费。
  民生共享不断深化。打造白鹭洲西公园1.1公里长彩色沥青路面健身环道、植物园南门环东宅坑水库健身步道,实施海湾公园亲子及青少年健身设施试点项目;完成34处“口袋公园”建设,打造中山公园、高林公园、集美凤凰花公园、海沧市民公园、美峰生态公园、翔安舫山儿童公园6个精品公园。
  公园建管日趋完善。植物园南门正式开放,完成植物园创5A全部项目建设;制定《厦门市公园绿地全民健身设施设置指引》,规范公园设置全民健身设施,推进连心园、瑞景中学边侧绿地、美仁宫边侧绿地、融景湾绿地、金湖公园等5处健身设施改造项目;积极推动公园服务设施统一委托国企运营管理工作,10月19日园博苑率先与国贸地产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四、水环境治理成效凸显
  供水保障平稳有序。加快推动海沧水厂三期工程建设,推进海沧清水进岛、高殿水厂拆建腾地工程、西山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等一批“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督促各区有序推进繁荣广场一期、凯旋广场等一批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海翔大道(翔安大道—美上路)等给水管道新建工程,以及湖里区长岸路西侧等老旧管道改造工程,累计新建改造供水管网44.67公里。
  污水治理提速推进。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20公里,南湖公园调蓄池、海天调蓄池建成通水,建成通水前场一期、内田一期、洪塘一期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前完成“三个一百”任务;全市已经完成正本清源改造面积189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48.6%。全市1216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全部完工,打造了翔安区大帽山、海沧区贞庵新村、同安区沟墘村等一批治理成效显著的示范村庄,获赵龙省长批示。
  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着力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从“投资建设为主”向“投资建设与运维管理并重”转变,稳步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已有61个小区移交专业排水公司管养;出台《厦门市排水管理办法》,建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排水管理监管机制;依托排水管网“一张图”,开发排水管家App,将排水户纳入排水管理单位日常巡查工作内容。
  黑臭水体整治巩固。全市6条黑臭水体水环境保持稳定良好,建成区无新增黑臭水体,并已完成本年度黑臭水体公众满意度调查,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五、城市供气保障明显增强
  燃气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建天然气管道80.55公里,新增管道燃气用户21376户,加快提高管网覆盖范围;率先完成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40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改造任务,全市230多公里老旧铸铁管历时7年全部完成更新改造;完成“瓶改管”餐饮场所500家、居民用户2000户;完成大嶝LNG气源站项目竣工验收,金门管道通气准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燃气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从严从紧从快开展为期一年的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扎实推进燃气安全“百日行动”,检查燃气场站1868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60处,检查餐饮场所12.69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7280处,督促各燃气企业开展入户安检64.22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5934处,不断强化全链条全过程安全监管;完成全市27341家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
  燃气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抓紧建立管道天然气非居民用户终端销售价格联动机制,及时化解气源价格持续上涨造成的保供风险;改革特许经营行业监管机制,推动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股权变更工作。
  六、林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森林景观显著提升。完成营造林面积22633亩(其中植树造林5085亩、森林抚育17548亩),重点区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483亩,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岛内森林景观(林相)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完成2619.4亩苗木种植。
  花卉产业发展良好。加快招商重点项目棠潮园艺暨班纳利中国育种中心建设,一期已竣工验收并投产;将和鸣花卉引入同安建设蝴蝶兰产业园,已于2022年9月8日签约进场施工。推进种质资源库建设,市园林植物园和厦门万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三角梅花卉种质资源库。
  森林防火安全平稳。推进森林防灭火提升工作三年行动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防火林带71.15公里、扩建50.76公里,消防水池30个,防火哨卡37个,防火道路36.22公里。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谭雪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