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 口
2022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3.47万标箱,比上年增长3.2%;货物吞吐量2.19亿吨,下降3.6%;旅客吞吐量171.72万人,下降37.1%;水运周转量2908.30亿吨公里,增长13.0%;厦门营运船舶运力规模达445万载重吨,增长10.0%;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超年度计划17.0个百分点。厦门港蝉联“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最高星级评价。
港航生产稳步增长。全年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增14条,达173条(其中外贸航线133条),通达55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个港口。成功举办第四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00家,创新推出“丝路海运”电商快线。全年“一带一路”航线新增14条,达86条,途经24个沿线国家的55个港口;RCEP航线新增9条,达96条,覆盖11个成员国的58个港口。安全引领中外籍船舶1.16万艘次,引领船舶总载重6亿吨。
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古雷港区将军澳作业区规划方案》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推动翔安、古雷港区大型码头规模化开发,4个项目竣工验收,2个项目交工验收。加快完善东渡、海沧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沧江路快速通道、远海铁路专用线等工程。首批临时集装箱卡车停车场基本建成,新增停车位约500个。海沧后井村整村拆迁基本完成,为港区储备40多万平方米物流仓储用地。新建冷危堆场4个,破解港区冷危货物出口瓶颈。
转型升级全面提速。全面推进年度31项重点任务和50项任务清单,策划生成港北路等32个建设项目。海润码头全智能化项目正式投产。远海码头实现“智慧港口2.0”商业化运营,“5G+北斗智慧港口应用”荣获全国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最高奖——白金奖。“集装箱水平运输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入选交通部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全国首创的“打造智慧港口引航站”列入福建自贸试验区第19批创新举措。智慧疏浚系统首次启用,《厦门湾主要航道应急通航能力分析》通过专家评审。厦门港被交通部列为冷藏箱道路水路联运创新示范港。印发《厦门港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全年岸电供电量336万度,降碳约2400吨。船舶水污染物接收电子联单系统全面建成。嵩屿码头成为厦门港第3个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的码头。厦门港绿色发展排名位列全国第三。
水路客运提质升级。邮轮中心码头新航站楼竣工,邮轮自用危险化学品常态化供应模式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憧憬”号邮轮来厦停泊备航。国内首艘五星红旗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以厦门为母港开辟国内沿海游轮航线,厦门市邮轮经济有力复苏,累计开航18航次,进出港旅客5656人次。海上旅游客运企业整合优化提升,“学习号”轮获评交通部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福建省最大的海上旅游客船“波赛东66”轮投用。海上旅游客运票务平台持续升级,打通与厦门市旅游年卡信息共享互认环节,建设集港航调度、部门监管和旅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厦门港海上旅游客运指挥调度平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市级集装箱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水路运输业务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纾困措施。全年拨付各类专项补贴3.34亿元,减免港务和引航费9300余万元。全国首创的厦门港航专属融资产品——“港航信易贷”获评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入选全省2022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列入福建自贸试验区第九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全年为35家企业融资授信5.48亿元。港航信用AA级守信示范企业增加至148家,C级企业减少至3家,D级企业实现“清零”。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危险货物作业集中区域风险评估,持续完善双控体系建设。2022年度省平安建设考核“平安港口”“平安航道”均位列全省第一。常态化开展非法采砂、海上游等执法行动,严格开展水运工程质量执法监管。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20~22#泊位工程和福建漳州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两个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省级示范项目。
(厦门市港口管理局 周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