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发展概况


  一、对外贸易加快转型
  出台稳外贸15条措施、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35条措施及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引进紫金国贸、汇立通等重点外贸增量项目在厦落地,引入纵横集团在厦开展航空货运业务,推动中外运菜鸟集货仓投入运营,跨境电商进出口85.5亿元、增长207%,防疫物资出口198.6亿元、增长5.3倍。服务贸易创新发展88项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82项,其中全国、全省首创10项,成功引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文化出口基地综合评价位居全国首位,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01.58亿美元、增长47.9%,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亿美元、增长32.2%。
  货物贸易量质双升。2021年厦门市进出口规模达到8876.5亿元,在2018年首次突破6000亿元基础上,2021年连续跨过7000亿元、8000亿元两大台阶,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4307.3亿元,增长20.6%;进口4569.2亿元,增长35.3%;厦门市外贸增量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44.3%。与2019年疫情前相比,厦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38.4%、22%、58.5%,大幅高于疫情前水平。
  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势良好。东盟、美国和欧盟是前三大贸易伙伴,2021年,厦门市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美国、欧盟分别进出口1629.3亿元、1132.9亿元和982.8亿元,分别增长25.2%、25.7%和27.6%。对RCEP成员国增势良好,2021年,厦门市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3098.1亿元,增长22%。其中澳大利亚是RCEP成员国中厦门市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596.1亿元,增长4.7%。对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2021年,厦门市对金砖国家进出口737.8亿元,增长20.7%,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700亿元,其中进口512亿元,增长16.1%,出口225.8亿元,增长32.5%。
  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更凸显。2021年,厦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248.7亿元,增长37.7%,占厦门市外贸总值的36.6%,较上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拉动厦门市进出口增长12.8个百分点。同期,国有企业增长30.3%;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5%。民营企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818亿元,占全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值的65.2%,占比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机电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21年,厦门市出口机电产品1916.8亿元,增长14.6%;其中,出口电子元件、液晶显示板、汽车零配件分别增长42.9%、64.2%和33.5%;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1253.9亿元,增长9.0%。进口方面,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加。2021年,厦门市进口粮食1210.5万吨,增长73.3%;其中,大麦、高粱、大豆的进口量分别是484.6万吨、401.2万吨、148.1万吨,分别增长117.6%、135.2%、20.3%。2021年厦门市煤炭进口量位居全国首位。资源类产品进口有序扩大,进口原油272.6万吨,增长5.0倍;进口铜矿砂152.6万吨,增长63.3%。
  完善惠企措施,强化政策导向。出台促进外贸发展惠企15条措施。从强化稳外贸工作机制、加强信保及融资支持、推进外贸结构优化、支持外贸创新发展、支持国内国际市场开拓、降低口岸通关成本、提升贸易救济水平七方面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出台年度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企业保存量、拓增量及向品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转型,并结合金砖基地建设、扩大与RCEP国家贸易、新项目落地等新热点配套支持措施。积极组织政策宣讲,针对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外综服等不同类型企业组织12场政策宣讲会,提升企业对政策的利用率。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202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655.3亿元,增长38.3%(高于全国增速22.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金额369.6亿元,增长49.8%(高于全国增速18.4个百分点);服务进口金额285.8亿元,增长25.8%(高于全国增速21个百分点)。服务外包企业承包合同额749.1亿元,执行额481.0亿元,分别增长40.3%和45.4%。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进展。多项试点在全国、全省首创。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中全国首创5项:成立首个外国人才服务站、移民事务服务站联动服务平台;首次实现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税务应用;在厦门远海码头建设全国首个5G场景应用智慧港口项目;启用航空电子货运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空运出口“一单多报”和“安检验讫放行电子化”,实现全链条可视化数字服务;厦门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一期)上线,在全国率先提供全流程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全省首创2项:建立首个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联办窗口;打造“服务贸易支付便利化场景”。
  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成效显著。文化出口基地位居全国首位,厦门自贸片区以综合评价91.4分的成绩位列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功能区类基地首位;17家企业入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厦门自贸片区成为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实践案例;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报送的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案例获评全球服务实践案例。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规模增长迅速,2021年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火炬)实现数字服务出口业务增长28.3%。
  二、对外经济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1年,厦门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27个,投资分布于23个国家。协议投资额44.07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4.7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3.53亿美元,分别增长210.9%、39.2%和32.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30个(主要集中在东盟),总协议投资额7833.8万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7740.6万美元,产业主要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股权置换、小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投资合作进一步显现,基金投资公司及合伙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新兴力量。至年末,全市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708个,协议投资额264.89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79.33亿美元。2021年,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90亿美元,增长85.9%,完成营业额3.11亿美元,增长25.1%;外派劳务人员13112人,增长33.6%,年末在外10990人,增长19.9%。
  科学制定调整政策。延续开拓国际市场疫情补贴政策。延续2021年度应对疫情措施,对原线下展会改为线上举办的项目予以补助,并将远程参展模式纳入线上展会扶持范围。合理调整对外经贸合作政策。针对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投资合作、国际化企业评价等有关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包括:贯彻“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战略,新增外贸转内销展会补助项目,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继续提高运用电商平台推介产品的补助标准,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营销;将原开拓国际市场中的品牌交易补助、外综服企业垫付资金贴息及运用海外仓项目调整至其他商务政策;公共海外仓项目调整至跨境电商相关扶持政策;小微企业统保调整至开拓国际市场扶持政策;将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政策15个补助项目调减为10个,并对海外投资保险费用补助、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办法、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补助进行调整。
  三、实际使用外资增量领先全省
  2021年,厦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均居全省首位。其中,实际使用外资在2019、2020年增长25%和23.8%的基础上,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引资总量、全省占比双提升,为稳住全省外资基本盘做出突出贡献。2021年,厦门市新设外资企业1135家,比上年增长15.0%,占全省的41.4%,合同外资435.2亿元,增长14.1%,占全省的40.2%。
  实际使用外资完成情况。根据商务厅统计口径,2021年厦门市实际使用外资186.4亿元,增长12.2%,高于全省增速6.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五(福厦漳泉第二);较2019年增长38.9%,高于全省21.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省的50.5%,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健全统筹机制,狠抓外资项目落地。健全强化全市统筹机制,制定出台《厦门市重大招商项目评审及决策方法》《厦门市招商引资实绩竞赛方案》(2022年版)等文件,积极协调外资重大招商项目,提升外资项目权重。采用动态跟踪机制,促进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到资,不断夯实项目储备。梳理收集全市重点促落地、促到资招商项目,实行重点招商项目领导包联挂钩,强化督查督办力度,推动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做好重点外资项目甄别和信息收集,动态梳理、更新推进工作。紧盯省市重大活动签约外资项目,协调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到资。
(厦门市商务局 张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