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候
2020年厦门市主要气候特点如下:一是气温异常偏高,岛内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岛内外高温日数为历史新多,持性高温过程明显偏多。二是降水异常偏少,岛内外年降水量均创历史最少,无全市性和大范围暴雨,暴雨损失轻,出现了夏季气象特旱和秋冬季气象大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用水。三是影响台风少,强度弱,损失轻。
2020年厦门市主要气象灾害:暴雨、台风、气象干旱、高温和大雾。厦门暴雨和台风影响偏轻,高温和气象干旱明显,其余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弱。气象灾害给农业、渔业、水利、电力、航空和保险等行业带来负面影响较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轻。
综合评价,2020年厦门城市气候影响属正常年景。
一、基本气候
气温。2020年厦门岛内外(东渡站和同安站)平均气温分别为22.2℃和22.7℃,分别比常年高1.5℃和1.3℃,均为异常偏高,其中岛内创1953年有气象观测来历史最高纪录,岛外与2018年平均气温并列自1956年有气象观测以来历史第3高。厦门岛内外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处于偏高状态,近几年气候变暖趋势愈加明显。
降水。2020年厦门岛内外降水量分别为567.0毫米和998.9毫米,分别比常年少765.6毫米(-57.5%)和544.5毫米(-35.3%),岛内外年降水量均创有气象纪录以来历史最少纪录。2020年,岛内日最大降水量42.0毫米,出现在1月26日;岛外日最大降水量87.5毫米,出现在8月23日。
据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统计,2020年厦门市各地降水量在316.1毫米(海沧街道后井村)至1706.2(莲花镇水洋村)毫米之间,降水空间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趋势,符合常年分布规律。
日照。2020年厦门岛内外日照时数分别为2058.6小时和2113.2小时。其中,岛内比常年偏多181.1小时,属偏多。岛外比常年偏多199.8小时,属正常。
二、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2020年厦门暴雨天气特点:数量少,范围小,灾害轻。2020年厦门区域性暴雨4场,分别出现在8月23日、8月27日、9月5日和9月7—8日,其中9月7—8日的区域性暴雨过程雨强大,造成一定的灾害损失,其余3场没有灾情。
台风。2020年影响厦门台风主要特点:一是数量少,全年仅受1个台风影响,即2020年06号台风“米克拉”。二是影响弱,台风“米克拉”仅给厦门带来大风影响,降雨影响相对较弱。三是损失轻,据厦门市洪水预警预报中心信息,台风“米克拉”导致行道树倒伏、广告牌掉落、电线刮断等灾情,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296万元。
高温。2020年厦门市高温天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日数创新多,厦门岛内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37天,创1953年有气象观测以来历史最多纪录,比历史第二多(17天)多出20天;厦门岛外高温日数56天,创1956年有气象观测以来历史最多纪录,比历史第二多(46天)多出10天。二是持性高温过程多,岛外共出现5次持性高温过程,其中6月16—25日持时间最长,达10天。三是范围广,全市除了同安北部高海拔山区的白交祠村、水洋村、云顶山及军营村外,其余96%的测站均有高温纪录出现。
气象干旱。2020年厦门出现2次气象干旱过程,一是夏季气象特旱。3月起,厦门持温高雨少,6月中旬出现了气象干旱,之后气象干旱持发展,于7月底发展为气象特旱,直到8月11—12日台风“米克拉”带来的明显降水解除了气象干旱。二是秋冬季气象大旱。10月厦门大部滴雨未下,且蒸发量大,导致气象干旱再次发展,于12月中旬初出现气象大旱,12月23日大范围中到大雨过程解除了气象干旱。
冰雹。2020年5月6日下午14时45分至18时40分左右,厦门出现强对流天气,岛外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的部分镇街下了两次冰雹,持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厦门一天内出现两次较大范围冰雹天气,极为罕见。本次冰雹天气过程无明显灾情。
(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 金丰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