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厦门对外经济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外资的重要聚集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对外贸易成果丰硕
特区建设至2018年,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8.6%,“厦门制造”已销往两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外贸依存度达135%,居全国首位;外贸对GDP贡献率达15.7%,是全国的5倍;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位。2018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002.05亿元,占全省48.6%,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201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136.93亿美元,增长18.8%,占对外贸易的13.1%。
(一)第一阶段:1978—1992年
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岛,1988年国务院批准厦门为计划单列市。厦门市作为改革的“排头兵”,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议,放宽外贸经营权,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一系列鼓励措施,刺激进出口增长,厦门出口、进口分别于1991年、1992年突破十亿美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厦门进出口总值屡创佳绩,从1980年到1992年,厦门进出口总额共计95.86亿美元,是1950年到1979年6.28亿美元的15.3倍。1992年进出口总额为28.42亿美元,是1979年的27.3倍,年均增长26.7%。
(二)第二阶段:1993—2000年
1993年,厦门市进一步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改革步伐,建立新兴外贸体制的若干意见》,积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1996年,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厦门出台一系鼓励对台贸易措施,成功举办首届“厦门对台贸易出口商品交易会”。1997年,厦门市对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实施大规模结构调整,鼓励兼并联合,尤其大力扶持五大集团的发展,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整体结束了出口下滑的局面。全市的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0.49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占当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的47.3%。
(三)第三阶段:加入WTO以来2001—2015年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厦门市不断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努力培育经营主体。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兴贸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创建出口品牌工作小组,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改善通关环境,实行“先放后税”“F通道”等便利措施;改审批核准为备案登记,开展赋予保税区企业进出口权试点;在全国率先放开外贸经营权,培育一批新的民营、外资和跨国公司的商贸经营主体。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厦门市陆出台实施了“外贸稳增长调结构10项措施”、《关于印发促进进出口稳增长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经受住严峻考验于逆势中取得新发展。2010年,全市进出口突破五百亿美元,达570.4亿美元,并于2013年突破八百亿美元,达840.94亿美元。
(四)第四阶段:十八大之后2016—2018年
近年来国际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且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升温,对厦门市外贸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十三五”之初,厦门市外贸形势较为严峻,2016年外贸进出口额771.8亿美元,下降7.2%。厦门市积极探索贸易新业态,调整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开展外贸招商,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外贸整体呈现逐步回暖态势,2017年、2018年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1.3%和6.1%。
二、吸引外资
从1981年第一家外商在厦门直接投资兴业以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飞跃性进展。利用外资规模显著扩大,实际使用外资从19世纪80年代的年均几千万美元,发展到目前年均超过20亿美元。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4819个,合同外资约66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78.7亿美元。共有13个国家/地区62个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12个项目,投资总额为76.7亿美元,合同外资45.6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0.3亿美元。
外资来源渠道拓宽,欧美日韩来厦投资迅速。外商投资近半为港台资金,至2018年末,历年累计吸收119个国家和地区来厦投资,其中,香港实际使用外资192.59亿美元,占全市的50.9%,台湾(含转第三地)实际使用外资108.5亿美元,占全市的28.7%。对台引资领域不断扩大,引进台湾电子、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企业。同时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投资者逐年增加,雀巢、ABB、戴尔、亚马逊、电气硝子、丰田通商、SK等欧美日韩的众多著名跨国公司来厦投资。
二三次产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第一、二、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例约为0.4%、56.9%和42.8%。其中农业所占比例低,主要涉及园艺种植、渔业养殖等。制造业是厦门市利用外资的重点,近年在平板显示、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利用外资取得进展。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主要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仓储等行业为主。
自贸片区扩大开放利用外资已显成效。自贸片区依托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机制以及制度创新和功能优势,不断强化联动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打通60余项外资准入障碍,完成负面清单内外资企业审批2家,负面清单外外资企业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备案,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275家,注册资本1116亿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28亿元。
三、对外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厦门的对外经济合作由最初的对外援助发展到现在具有对外劳务合作、承包工程、境外投资等多方位的国际经济合作事务。
8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厦门对外经济合作事业迈出重要的一步。1980年6月,厦门市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成立,1988年,更名为“中国厦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厦国家公司”)。1992年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厦门国际贸易信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经济特区有限公司、厦门友利贸易公司、厦门外贸集团等单位获得劳务经营权,积极开展对外劳务承包、工程承包、企业投资和技术输出。
“走出去”成为外经贸转型发展新热点。1998年,厦门市制定实施首个《厦门市开拓国际市场实施纲要》,并据此制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政策坚持至今。厦门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至2018年末,全市历年累计登记境外投资项目1328个,投资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153.2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37.58亿美元。
(厦门市商务局 张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