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公报

2018年厦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3-12 16:48
| | | | |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厦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以“双千亿”工作为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特点与亮点

(一)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9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80.16亿元,增长8.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2%,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6.85亿元,增长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6%,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541.358.2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优势集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近七成,全年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3.9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7.9%,比上年增长9.3%,比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6%14.5%,分别比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15.85.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1-11月规上重点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13.1%18.0%,比规上服务业平均增速高2.06.8个百分点;高端有效供给持续增加,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4倍,智能电视产量增长28.4%,路由器产量增长24.9%,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23.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7%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入融合,为厦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零售业”,全年限额以上主要电商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270.63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25.4%,比上年增长8.0%;“互联网+物流业”,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3.03亿件,增长24.4%;“互联网+服务业”,1-11月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6%,该行业的17家龙头企业的营收增速均超过50%;“互联网+金融业”,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累计租赁引进飞机103架,金额70.5亿美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显成效。去产能方面,高耗能制造业低速增长,全年增加值增速仅有1.6%,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钢化玻璃下降19.3%,铝材产量下降5.9%,橡胶轮胎外胎下降4%;去库存方面,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57.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6.3%1-11月工业产成品存货265.84亿元,增长11.7%,但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去杠杆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下降0.1个百分点。“降成本、补短板”增优势。全市密集推出降本减负措施,为企业减负超300亿元;1-11月规上重点服务业七成行业单位税金下降;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科目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城乡社区事务230.45亿元,教育136.46亿元,一般公共服务86.62亿元。

(二)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相关经济指标表现较为稳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工业用电量增长8.7%,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1%,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7%8.3%,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全省居首,全市35个规上工业行业中85.7%行业的增加值实现增长,10个规上重点服务业行业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6个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收入支出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83.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54.53亿元,增长8.3%。在地方级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7.0%,其中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改征增值税等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5.3%14.8%12.2%。全市财政支出892.49亿元,增长12.0%

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1-11月,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1.28,比去年同期提高12.88个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25.64万元/人,增加2.70万元/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5.20亿元,增长3.0%;规上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90.01亿元,增长17.7%;限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利润148.98亿元,增长5.6%

经济发展效率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由2010年的1.3亿元/平方公里提升到2018年的2.8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1.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26.8%,每万元生产总值耗电562.65千瓦时,耗水8.82吨。

(三)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其中服务项目和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2.3%1.5%,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中,除了医疗保健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0%3.0%,其余各类的涨幅均低于1.8%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万元,比上年增长9.3%,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万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万元,增长9.5%,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就业人数持续扩大。厦门就业仍在扩大,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8.69万人,比上年增长0.3%;城镇登记失业率3.24%,控制在年度目标3.8%以内,全年保持在较低水平。

二、主要行业、重点领域运行情况

 (一)全年规上工业增速达到8.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8%。从产值来看,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2.32亿元,电子和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43.9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9.5%,增长10.5%,其中,电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20.9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9.4%,增长11.3%;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3.00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0.1%,增长9.5%

从产业链来看,全年全市已有3条工业产业链完成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平板显示产业链完成产值13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完成产值1204.44亿元,增长14.5%,机械装备产业链完成产值1037.05亿元,增长5.6%

从企业来看,全市1896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185家企业增产,实现产值增量867.14亿元,其中有143家企业产值增量超亿元,另有709家企业减产,出现产值减量297.06亿元。全年全市规上工业有出口业务的企业1024家,实现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出口交货值率37.5%,其中实现出口增长的企业631家,占61.6%

(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54.6

全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54.6%,比第二产业高9.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4.2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0.73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中,高于7.5%增速的行业有三个,分别是:营利性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速度最快的行业,实现增加值549.84亿元,增长12.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5%,拉动GDP增长1.3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6.06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2.2%,拉动GDP增长0.94个百分点;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5.64亿元,增长10.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9%,拉动GDP增长0.8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发展冷热不均、出现分化。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17亿吨,比上年增长2.9%,集装箱吞吐量1070.23万标箱,增长3.1%,排名稳居全国第七,世界第十四位,厦门集装箱航线增加到146条;空港运输平稳增长,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2655.34万人次,增长8.5%,空港货邮吞吐量34.55万吨,增长2.0%;铁路旅客发送量2795.55万人次,增长6.9%,铁路货物发送量820.52万吨,增长3.7%;在2017年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的基础上,20182号线实现洞通并完成全部车站主体结构,34号线和6号线马銮湾片区段建设进展顺利。

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金融保险业成为第三产业规模第二的行业,实现增加值524.1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18.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至年末,金融机构分别实现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995.00亿元和10554.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3%

旅游会展业强化比较优势。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900.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总收入1402.12亿元,增长20.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30.43万人次,增长11.4%,占接待总人数的4.9%;厦门港接待国际邮轮96航次,旅客吞吐量32.48万人次,增长100.7%;全年举办会议展览9145场。

部分传统行业低速运行。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拉动GDP增长0.2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长值97.32亿元,增长3.9%,拉动GDP增长0.0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长值352.13亿元,增长1.9%,拉动GDP增长0.11个百分点;这些传统行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受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乏力现象。

 

(三)农业经济持续扎实发展

全市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传统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年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47.24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7.61亿元;都市现代农业较快发展,7家企业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快于城市居民0.7个百分点;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在建乡村振兴项目547个,完成346个自然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278个自然村截污纳管工程,30个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

(四)全年固投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8.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百分点,飞机购置、轨道交通1-4号线等十亿元以上大项目进展顺利,增长27.2%,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4%

分区域看,思明区投资下降19.7%,湖里区投资增长20.1%,海沧区投资下降4.1%,集美区投资增长21.4%,同安区投资增长29.9%,翔安区投资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岛外倾斜,岛外四个区投资占全市的75.0%,增长13.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8%,主要是交通运输的投资增长较快,达到42.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1.9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7.8个百分点,完成投资较大的交通运输业项目有:厦门轨道交通、飞机购置及国道324(凤南-角美段)改线工程等项目;工业投资稳健增长,比上年增长12.0%,完成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有: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天马LTP/AMOLED(含柔性)生产线项目、电气硝子液晶用玻璃生产线项目;民间投资下降1.5%,主要是受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的影响,其趋势与房地产投资接近,全年房地产民间投资只增长0.5%

(五)外贸增速有所放缓

全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215家,合同外资465.9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07.3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5.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省首位;全年全市合同台资14.26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5.39亿美元。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600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3338.51亿元,进口2663.54亿元,分别增长2.6%4.0%,外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5位。虽然进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厦门自贸区依然亮点纷呈,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361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63项,航空维修、融资租赁等16个平台规模不断壮大,营商环境经国家发改委评定居全国试点城市第2位。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各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一是从发展趋势看,厦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8.2%,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当一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以后,经济增速下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二是从国内情况看,全国2018年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一季度6.8%,二季度6.7%,三季度6.5%,四季度6.6%,是在一个合理区间内稳中微降的走势,而厦门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一季度7.5%,二季度8.0%,三季度为7.6%,四季度为7.7%,也是基本类似的情况。三是从国际情况看,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受到一些国家的人为干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后续发展虽还有待观察,但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厦门已经产生实际的影响,“以港立市”的厦门,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的优势也主要体现在“进出口”上,而厦门2018年四个季度出口累计增速分别为:一季度7.1%,二季度1.8%,三季度1.4%,四季度2.6%2018年厦门经受住严峻经济形势的挑战,全年GDP实现7.7%增长已属不易,面对2019年错综复杂国内外形势和诸多困难挑战,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积聚增加,市场的信心不足、预期不稳,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厦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二)需求回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传统动力,2018年,除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回落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较弱,对经济、物价拉动作用不强。一是从投资情况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10%以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一枝独秀,工业投资保持平均水平,而民间投资持续回落,速度从1-6月增长14.9%回落到全年的下降1.5%;受房地产调控、土地购置费下滑的影响,全年房地产投资只增长0.5%,房地产业调控效应也直接影响到金融、财政、固投等行业和领域。二是从消费情况看,全年与消费相关的批发、零售、住宿等指标的增幅,在全省九地市中均排名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1-3月的10.9%回落到全年的6.6%;以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为例,销售额较大的行业中,汽车类销售额下降3.6%,通讯器材类销售额下降1.5%,石油类销售额只增长2.6%,厦门批零行业缺乏新的增长点,批零行业增速不温不火。

(三)项目减少经济后劲有待增强

一是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占比仍然偏低,工业、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仍然偏低,新落地的大型产业项目仍然偏少,从投资项目入库情况看,新入库大项目减少,全年项目投资中亿元项目个数为610个,比上年减少28个,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下降5.9%,在库大项目的减少对后续投资增长将造成一定影响。二是新纳入统计的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全年规上工业只有4家新开业企业,完成产值7.45亿元,规下转规上企业272家,完成产值154.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批零贸易业新开业企业330家,实现销售额649.59亿元,仅占限上批零销售额的5.1%,拉动限上批零销售额5.1个百分点。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以二三产业为重点确保全市经济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将“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中求进”是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厦门要稳定预期、增强信心,紧紧抓住二、三产业,实现全市经济稳增长的这个大局。一是第二产业中,稳工业增长是确保全市经济增长的关键,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并继续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发展整体水平;要抓住工业中的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工业降成本、增效益、强实力的目标。二是第三产业中,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等领域,特别是厦门有比较优势的旅游会展方面,为三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需求;同时也要抓住三产中比重高、拉动大的金融、批零、交通、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2019年,要通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化危为机,变经济下行压力为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二)以供给为主以需求为辅增强经济的活力

从需求侧,在出口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帮助企业拓宽外销渠道、转移外销市场;同时要扩大内部需求,结合国内消费的特点和要求,下大力气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要积极对接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举措,特别是在增进汽车消费、家电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方面,通过政策支持提高居民消费的规模和质量。从供给侧,在宏观上要突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厦门“三去”情况较好、压力较小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强化“补短板、降成本”,为企业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微观上要加强中高端供给,提升商品质量和档次,拓宽服务领域和空间,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通过以供给为主以需求为辅,不断增强厦门经济的活力。

(三)以“双千亿”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以“双千亿”工作为抓手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以千亿项目为重点抓好实体经济的投资,如工业投资、重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新企业、新项目的落地投产,特别是适合厦门发展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生力量。二是以千亿产业链为重点优化实体经济的结构,要发挥厦门优势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动产业龙头做大、链条做长、集聚发展,促进更多产业链进入千亿行列;继续做好使用外资、引进外企,不断增强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方面的优势,持续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要加强民营经济、促进民企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领域,大力培育本土生根型民营企业;要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推出管用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笔:张绍勇

 

(此件主动公开)